渥水 – 2022冬 – 短文集

雪中凤凰欲投胎

作者:孙博

刚踏进兔年新春,多伦多下起了一场大雪,自然令人想起李白的《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我伫立在客厅的窗前,静静地观赏雪景。不一会儿,太太冷不防冒出一句:“这么大的雪,如果来一碗滚热的的猪肚鸡就好了。”今晚原来准备清蒸“走地鸡”,怎么又馋起“猪肚鸡”了呢?我似乎有些不解。

第一次知道“猪肚鸡”,还是三年多前──我跟随太太回广州省亲。那日傍晚,路过“花园酒店”附近的一家餐馆,见到招牌第一行写着“猪肚鸡”三个大字,感到纳闷,脱口而出:“猪肚和鸡,风马牛不相及,怎么就成了一道菜呢?”

太太说,这道客家菜征服了无数广东人的胃,它的香味独特,吃一次会留下永久的记忆,只要一想到就睡不着觉。经她这般夸张的介绍,瞬息刺激了我的味蕾,跃跃欲试。

走进餐厅,年轻的女服务员带我们入座。由于时间尚早,我们成了晚餐的第一桌客人。中年经理马上跑过来,亲自给我们斟茶。我们点了招牌菜“猪肚鸡”,还外加了一个蔬菜,他说足够两人吃了。

等餐的时候,经理说这道菜还有一个美名,叫做“凤凰投胎”。广东人以鸡为凤,不足为奇;而将猪肚比喻为“胎”,真是形象到极致。相传在清朝,宜妃刚生完太子,因为宜妃有胃病,产后身体虚弱,乾隆吩咐御膳房炖补品给宜妃吃,可是她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凤体日渐消瘦。宫里的太医想尽办法做种种名贵补品给宜妃吃,还是无济于事。乾隆召集太医和御膳房,把旨意传下去,无论用何办法,都要医治宜妃的病。御膳房想到“药补不如食补”的方法,于是把民间传统坐月子吃鸡汤的做法加以改良,把鸡放进猪肚里加上名贵药材炖汤,宜妃吃后果然胃口大开,经过一段时间饮食调理,宜妃的胃病已痊愈而且肤色也红润有光泽,美艳动人。这道菜不仅去病强体,也有养生保健之功效,从此乾隆把这道菜叫做“凤凰投胎”,就是现在的猪肚鸡,便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根烟的功夫,一个大砂锅端上桌,香味扑鼻而来,顿时食欲大开。定神一瞧,锅中间是一大团被撑满的猪肚,仿如小胎儿;汤水白如牛奶,上面漂着几颗红枣、十几粒枸杞,还有两三根绿芫荽做点缀,色泽诱人。

女服务员拿起剪刀,对着猪肚轻轻地一碰,一只小鸡露了出来。这时,我才真正领会“凤凰投胎”的意思,更添几分活色生香。服务员麻利地把鸡、猪肚分别斩成小件,迅速离去,让我们慢慢享用。

我俩迫不及待地开吃起来。先尝汤,味道浓香鲜甜,肉鲜伴随着药材味和白胡椒香气,几口喝下去,暖意通遍周身每一个细胞。再试肉,鸡肉鲜嫩而不烂,猪肚脆爽有嚼劲。

因为热气沸腾,我们还点了冰冻啤酒降火。一顿美餐下来,齿颊留香,真是不枉此行。再次证明,食在广州名不虚传……

窗外雪落无声,天地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我号称“半个食家、半个厨师”,不妨新春搞搞新意思,再说冰柜内有现成的猪肚,那是我一个月前做冷盆时多买了一只。太太经我这么一说,顿时喜逐颜开。

我马上将猪肚拿出,放入冷水中化冰。这道菜,清洗猪肚也是关键步骤。还好上次已完全处理过猪肚,变得干净无异味了。要说清洗猪肚,那可是有一点儿技术含量的:先用粗盐加面粉涂抹猪肚,反覆揉搓,去除杂质和黏液,三分钟后冲水洗净;再用白醋将猪肚揉搓三分钟;最后将猪肚放进开水中煮三分钟捞起,用剪刀再次刮掉残留的肥油。

趁猪肚化冰之际,我上网看了几则视频,及时向广东大厨偷师,来个现买现卖。一道纯正的猪肚鸡,胡椒味要浓郁。据《本草纲目》记载,胡椒有温中下气、和胃、止呕功效。猪肚鸡主要针对中气不足、消化不良等,具有健脾、暖胃和排毒的功效。

先把白胡椒放到锅里,用小火慢炒,炒到胡椒爆开,有香味即可。把鸡塞进猪肚后,再塞胡椒、红枣和枸杞。把猪肚开口的部位,前后都用棉线扎紧。在进锅之前,用牙签在猪肚上戳几个洞。把猪肚放到大砂锅里,加入剩下的胡椒,加入几片姜片,倒满冷水。

对于烹饪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火候,火候不仅关系到食物的生熟问题,最重要的是直接影响菜肴的色香味形,正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火。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阐明:“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可见,厨师能正确掌握火候且用心掌控,那就基本上掌握了烹调规律。

大火煮开猪肚鸡,继续煮五分钟。然后转中小火继续炖,保持水刚好沸腾的状态。炖大概两小时,用筷子戳一下,能轻松戳进猪肚跟鸡肉就证明可以出锅了。如果用的猪肚比较大,那就需要多炖半小时左右。猪肚非常的韧,如果炖的时间不够就不好吃。

大功告成,我的猪肚鸡处女作出锅了。太太喝了一口汤,竖起了大拇指。我又将猪肚、鸡斩件后放入汤中,继续煲五分钟,再上桌,汤的味道更增添了肉的鲜味,太太频频叫好,说可以打九十分,把我给乐坏了。

看她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终于明白,那是一种极度思乡的表情。游子思乡往往是具体的,是由故乡的一草一木所触发的,有时就是一份焦圈配豆汁,有时就是一包城隍庙的五香豆。此时此刻,她的思乡则是一碗梦中的“凤凰投胎”……

端午节

第一次带Q回家给爸爸看是在我大三的端午节。因为不好意思,又拉上了同桌好友吴星稀。要回家过节的还有姐姐和当时的准姐夫。那年的端午节妈妈正好不在家。

继续阅读“端午节”

渥水 – 2022春 – 短文集

四月是激情绽放的季节

作者:路风

渥太华的四月,虽然大地在白雪皑皑的景致中悄然变绿,零下二度到九度的日常气温,人们依旧冬装在身。五月初,如果您将菜苗移植到户外的菜地,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将会被风刀霜剑收割。是春冻?是春寒?还不如说四月仍然在冬季中。

但是,户内小艺术家们的绘画创作,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每年一度的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八月份在多伦多举行。四月,我们便迈入万物复苏,活力四射,情绪高昂却又是严肃认真的创作时期。即使是深陷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时期,我们的艺术创作没有停步,继往开来。

一些谨小慎微的大人可能会觉得,小孩才学画几天,线都画不直,形也画不准,哪能就搞创作参加比赛了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国内的高校任教。绘画基本功教学与创作练习的安排,在低年级时,一定是前者比例大过后者。对仍然在打基础的学生,断然不敢提及创作。万一学生们画出一些四不像的东西,谁负责?当老师的备感心理压力,不会贸然做出反常规的安排。

九十年代初,我游历欧美至今,目睹当地的学校教育。虽然在课堂里不进行绘画技巧的传授,可是,在全开纸上挥毫作画,尽情涂鸦,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便可以随心所欲。如果我让这些孩子接受一些绘画技巧的训练,他们是否就能够画出既有创意又有欣赏价值的如意作品来呢?

随便拿几幅学生的作品出来读读,了解一下,在渥太华长大的青少年儿童的思想和绘画创作的情怀,便可从冰山一角,看到他们是如何的普通,却又是如何的与众不同。

我们首先看看,二零一九年疫情前,艺术节规定的主题,用“花”来进行创作时的几幅作品作者的想法。

纵观花的世界,玫瑰多姿多彩,红似火,粉似霞,白得淡雅。牡丹花雍容富贵,桂花十里飘香,菊花傲然屹立,梅花有姿有态。桃花娇嫩欲滴,紫丁香如繁星点点。水仙花冰清玉洁,亭亭玉立,石榴花如团团火焰。

而同学们是如何用花来构思成为一幅作品的呢?

作品名称《她是我的花》,是六年级同学珍妮的绘画创作,她在作品简介中写到:“孩子是母亲的花,因为父母养育并帮助孩子长大,就像园丁种植和养育花朵一样。‘她是我的花’是一种生活哲学。如何将孩子们培养成美丽的花朵呢?如果养育不当,就会枯萎,如果护理不周,就会有病虫害。在我的作品中还隐藏着许多其它具有意义的细节。”

再看初中七年级学生莱斯利的作品《交织》,其创作思想是:“只要你的心脏跳动,你就活着。一个人的心在某些方面代表着他们的幸福,因为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每一个部分都会发生变化,包括你的内心。在我的绘画中,我用人的心脏来代表一个人的生命,从动脉和静脉中绽放出来的花朵是我们年轻的象征。它们美丽而多彩,展现了我们生活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青春。只要你的心脏跳动,你就会活着,但只要花朵绽放并在其中茁壮成长,你的身体也会蓬勃发展。”

《一朵花的含义》是高中同学王玛丽的作品。她认为:“给予、接受和放置鲜花,都可以有各种含义:消极或者积极,快乐或者悲伤。一朵花可以表达千言万语。”

再看二零二零年的四月,当《第十八届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的创作正在进行,新冠疫情忽然从天而降,我们从线上教学转移到云端课程,小艺术家们不屈不挠,突破困难继续准备作品参加艺术节。当年的创作主题是“乡陌”,看看同学们又是如何思考的?

“乡陌”即乡路。在这条乡路上,记录着我们一次难忘的郊游,记录着我们一段求学的经历,记录着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在大自然里的探望,记录着父辈们建设家园的春满人间,记录着前途似锦对未来道路的畅想,记录着国际友谊世世代代相传多彩的秋色。小艺术家们有着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当年还是初中生的杨可猷在她的作品介绍中写道:在我的作品《映像》中,我对乡陌之路所通往的家国记忆进行了抽象与具象的表现。何人之忆?何人之家?大约在120年前,数百位加拿大医生护士前仆后继,穿越怒海,来到中国,其中便有来自安大略省雅典市的传奇女医生郝德尔(LeonoraHowardKing)。他们二十多岁离开加拿大,有的在抵达中国后不足一年,就被疾病、营养不良、暴乱和偏见夺取了年轻的生命。而幸存者在各地营缮“施医院”,为平民大众免费诊疗,数十年如一日,乃至最终长眠于中国,成功地为中国建立现代西医体系建立了基础。他们当年足迹的分布地,其一在我母亲的家乡四川,其二在我父亲的家乡河南。如同拼出圆的另一半,我的家庭发端于中国,如今定居在加拿大。心系这片爱与善的土地,身在枫叶之国的我想象着,这些加拿大先驱在中国思念故乡时脑海出现的画面。也许正是我的画作映射之像。

二零二一年艺术节的创作主题是“集市”。此时,新冠疫情在全球出现历时整整一年,初中生赵安娜贝拉在她的作品《老城魁北克》里,客观地、记实地、严肃地表达了她的思想。昔日繁华、人声鼎沸、游客如织的旅游胜地魁北克老城,现如今,因为控制疫情的传播执行政府的宵禁令,商铺关门,集市万籁俱寂,空无一人的场景。祷告疫情尽快过去,集市恢复生机。

看到以上的作品介绍,结果是否出乎大家的预料?我们是否低估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是否想象不到在青少年稚嫩的心灵里,装载着多么宽阔的世界?

他们突破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花的认识、理解和欣赏。从人性、情亲的角度;从快乐、伤感的角度;从人体旺盛、衰竭的角度,来表现和绘画出常人眼中美丽的花朵。他们从历史的角度、从爱和善的角度来描绘乡路。他们从现实的角度来记录疫情的情景。

九年前,艺术节暨国际儿童艺术交流展在北京举行。主题是:“舞动绿色,畅想未来”。在百多幅绘画、书法作品里,包括了我们学生创作的无一雷同的二十九幅绘画作品。主办方负责人来函告知:“你们的作品在中国非常受欢迎。”

各路官方媒体报道了展览消息,撰文《“中加儿童艺术展”助提艺教文化内涵》。

陶行知教育基金微梦基金的秘书长在展览开幕式上说道:“在中国,寄希望于艺术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因此改变的人却寥寥。因为,我们的艺术偏重素质传授,忽视了保护儿童天马行空的艺术天性。艺术需要天赋和激情,公益需要爱心和热忱……”

弹指一挥间,九年过去了,各地的美术教育长足进步。二零一九年艺术节收到了超过千幅绘画作品参赛。我们同学的表现仍然如同艺术节主席先生所言:“你们的成绩这么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这与同学们的努力和家长们的支持紧密相连。

事实证明,在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中同时进行绘画创作,在创作中学习绘画,在绘画中锻炼创意,是行之有效的。

今年艺术节的绘画创作,小艺术家们正在摩拳擦掌地做热身准备,无论作者绘画的资历深浅,都可以享受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四月,是耕耘的季节、是创作的季节、是激情绽放的季节。我满怀喜悦地准备器皿,来装载存放八月份的瓜熟蒂落。

四季苑 – 第68期

继续阅读“四季苑 – 第68期”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