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水 – 2018冬 – 短文集

龙卷风过后

作者:空谷

大早起刷微信到iPad油灯耗尽。与网友们告别着:剩5%的电量了。吃了两块月饼想去Movati健身中心游泳再洗个热水澡的我,车送去车行在修,遂背着健身包,步行穿梭在大街小巷,远远望去,昔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停车场空无一物,健身中心一片黑暗,应该是关门了。发现马路对面的Shoppers商店边上的交通灯是亮着的。右手旁的另一盏交通灯仍然处于龙卷风后的昏迷状态,过往的一辆辆汽车,有时会对一些不守规矩急于通过的驾驶者鸣出一串不满的汽车喇叭的警告。穿过马路进入到星巴克内,不大的小店,长长排队等着早点的顾客占据了店内的所有空间,十几个身着黑色工作服绿色围裙的年轻男女店员笑容可鞠地忙碌着。长队不时被推出一箱箱垃圾和搬入一车车原料,身着绿色T恤的小伙们笑着说到“请让让,谢谢!”的穿过而打断。排队的顾客忙不迭地将身体贴在柜台上以便给绿衫者们让出一条通道。因停电的缘故,店家回归到了传统的货币收款状态,只收现金。

一排排座位下面连接出一条条细蛇般的充电线,连接着各种如今生活中无法摆脱的各式如生命线般的现代通讯设备。星巴克的所有座位下都设有传统的电源插座和现代设备必须的USB电源接口。顾客们桌上除了咖啡、热茶及白狗早点外还有手机和电脑。书籍报纸也是在等待充满电量时的陪伴物。素不相识的人们讨论着哪个商店有自己的发电机保持着营业开门状态,有天然气站可以给充气罐充气,却没有汽油可以加油。哪家商店的食物柜台几乎被人抢购一空。一群不同族裔的孩子们,在妈妈的带领下来这里共进早餐,一桶水可以插上两支吸管,两孩子一人一口地享用着一桶简单的冰水。他们的乐趣似乎并不在乎吃喝什么而是这一共同吃喝的过程。互不相识的人们,一个个面带微笑互相攀谈着,一个说:我是从好远走路来这里充电的,另一个说:哦这么远啊?一会儿我可以驾车载你回家,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这龙卷风似乎把许多素未平生的人们拉在了一起,让人们认知了缘份的意义。这绝对不止是上一辈子500次的回眸,远大于了今生的插肩而过了。

我要了一杯大号的绿茶和一杯中号的热巧克力,打开《我的穆斯林父亲》试图从中寻找了解一下我所不懂的另外一个世界。几小时后感觉不知是译者的功力有限还是自己始终沉淀不下来的情绪,读完仍觉得书中表达的观念不是很明确,有些纷乱不堪。自己的设备将近充满电,已经几个小时断绝了网络,有了与世隔绝了的感觉。金发碧眼的美女店员抱歉地道着歉告我,店里因为罗杰斯和拜耳这两大通讯巨头的服务器瘫痪,所以无法提供以往的免费Wi-Fi网络服务。续了一杯水,望着100%电量的iPad,吃下包里装好准备游泳完吃的最后两块月饼,打道回府。

渥水 – 2018冬 – 古典诗

渥水之恋

作者:一尘

渥水依依,我情泱泱。
渥水淡淡,我歌清清。
渥水汩汩,我诗涓涓。
渥水灿灿,我心盈盈。

后记:

以诗铭志,以诗抒情,以诗为心灵曲,以诗为朋友爱。朝朝暮暮,诗心不泯,信念不衰,暮心不至。生命之活力,之力量,之惊异,之怡然,之思索,之努力,皆在我等文字中跳跃,如焰火之纯美,如浪花之随心。愿《渥水》永聚你我,殷实厚重,丰盈远久!

渥水 – 2018冬 – 现代诗

六元津贴的日子

作者:陈均

序:

为“相识四十年”聚会而作,谨献给我78级军校全体同学

每月六元津贴的日子——
是否还留在你记忆的河?
奋斗拼搏的时光,
已无须赘言评说。
因为忠诚和奉献啊,
是我们心底永远的歌!

男儿少时立下的志向,
就是那精忠报国。
摸爬滚打的经历,
我们有幸一起走过。
紧抓住青春的尾巴呀,
大好年华我们没敢蹉跎。

朴素无华的军装,
你是否还收藏着?
官兵一致的青草绿,
统帅与我们同穿着,
闪闪的领章帽徽呀,
衬出的是人民的重托。

四十年风霜岁月,
将双鬓无情地磨,
多想回到校园那–
顿顿的大圆桌,
教室、操场、食堂哟,
就是那铸刻青春的模。
如果有一天祖国再召唤,
我们还会一齐披坚执锐戈!

注:

  1. 入军校即享受学员待遇,不久着干部服,与军委华、邓主席;叶、徐、聂帅同样服装,令我们这些不到二十岁的年青人颇感神气。
  2. 新兵每月六元津贴的标准我军执行了二十多年,直到1979年中越反击战后,才提高至每月七元,故有一大批老兵对此记忆深刻。

渥水 – 朗读版 – 2018年12月号

渥水朗读版编委会

责编:博文
主编:楚楚
编委:任义、坐忘、晓冬、泰华、博文、挺好、楚楚(以姓氏笔画为序)

刊名题字:于旭升
封面设计:泰华
封面摄影:泰华
排版编辑:博文

渥水朗读版简介/征稿要求

《渥水》是渥太华四季诗社主办的大型文学网络刊物。《渥水》朗读版是渥水文字版的延伸。《渥水》是一个诗意的名字。“渥”指渥太华、“水”取其“河流”之义,水是涌动的生命之泉,“汴水流泗水流”,渥水之湄,如此美好。

朗读版将由诗社热爱朗诵的朋友们用美好的心灵和声音演绎诗社的原创作品。让芳香精美的文字插上动听悦耳的声音的翅膀。朗读是对于原创文字作品深刻理解后的再创作,也使原创文字作品在适应朗读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让听众得到双重的艺术享受。

投稿请发邮件:woshuilangdu@gmail.com,每邮件限投一件朗读作品。

朗读内容

自选朗读任何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鼓励选择四季诗社的原创作品。

投稿要求

朗读时要先读出作品题目和作者名。尽量做到吐字清晰,发音准确,采用标准普通话。音频背景噪声小。鼓励自行配乐;

投稿邮件应包括:

  • 作品文字。
  • 朗读音频mp3文件。
  • 朗读者简介(可以用笔名, 鼓励提供照片)。
  • 鼓励提供作者简介。

渥水 – 朗读版 – 2018年11月号

博文诵读《吃喝的艰难》 – 作者:泰华

作者:泰华
诵读:博文

吃喝本来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但今天提起笔来,想到的大多是沉重的往事。

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我,童年时经济已经转好,自身并没有真正尝过挨饿的滋味。但我常听到家里人讲的很多关于吃喝艰难的故事。

先是爸爸小的时候,四十年代初上电力技术学校读书,十几岁正长身体的孩子,每顿饭学校只供应一两个玉米窝头,根本吃不饱。饿着肚子还要参加集体晨练,跑不动,只好提心吊胆地逃避。

再就是我出生前的六十年代初,即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供应紧张,凭票供应的粮食很少,不够填饱肚子。有六个孩子的爸爸,他的工资收入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一天,爸爸正准备吃完早饭上班,看见才几岁的不懂事的姐姐刚吃完了她的一份还没吃饱,拿着空饭碗念叨着“大丰收,吃饱饭!”心里一酸,将自己的半碗饭拨给女儿,又到隔壁将另一半拨给我的奶奶。不知有多少次,爸爸就是这样饿着肚子去上班,又不知什么时候这个秘密被大家发现。在艰难时显现出来的父亲对儿女的爱和对爷爷奶奶的孝心,像金子一样宝贵,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妈妈只好想尽一切办法带领大家度过难关。如托人去买榨油后制成的锅盖一样大的准备作饲料的豆饼,还有买做豆腐剩的残渣,又领着孩子们去挖野菜,把这些难吃的尽量做得可口,让大家填饱肚子。还有一次,妈妈将爸爸新发的电工用的劳保大头鞋拿到市场上想换点粮食,正讨价还价间,一回头,那双鞋已被小偷偷走了。多少年后,妈妈提起这件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此外,由于父亲是当地德高望重的电业技师,他的好多徒弟:农村公社的,粮库的给我家送来碎米、豆油、蔬菜等。真是雪中送炭。父母大多都折算钱给他们或留下吃饭,表示感谢。

熬过了那三年,家里人人平安,是父母的艰辛努力和爱心庇护了孩子们。我也选了这个好转的时机,降生在这个有爱的家庭。不过,得到全家呵护的不懂事的我,却闹出不少有关吃喝的心酸笑话来。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是凭票供应,家里的鸡蛋屈指可数,只有在过节、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吃到。爸爸当时习惯于早餐吃一个生鸡蛋冲水,一次听两三岁的我说:“妈妈,鸡蛋冲我笑了。”爸爸听后,就说鸡蛋给孩子吃吧,就再也不吃这个了。

妈妈对我们关爱更是无微不至。每天早上四点钟,天还没亮,就拖着一条病腿起来烧火做饭。那时蔬菜流通少,伙食比较单调,夏天最常吃的就是玉米面大饼子、土豆白菜汤和茄子炖土豆。隔壁婶婶有时会给我几个刚蒸好的小馒头,当时都是美味。冬天最常吃的是土豆炖酸菜。但特殊时候,妈妈也会给我们改善一下:如每个孩子过生日时,一碗生日面和荷包蛋; 有病时,一碗清心可口的疙瘩汤或搪瓷碗蒸的浮着一层油花的香喷喷的鸡蛋糕。由于豆油凭票供应,一个月每人才几两。家里来客人时才会做平时不常吃的炒菜:韭菜炒鸡蛋、炒花生米、炒土豆丝,肉炒黄豆芽等。当时蔬菜统购统销,应季蔬菜上市时,刚开始较贵,许多人家舍不得买。但妈妈不在这上节省,让我们早早吃上新鲜蔬菜,从小打下好身体的底子。此外,自己家里也种小菜园,姥姥家的农村亲戚也常给我们送新鲜蔬菜和玉米。家里虽不富裕,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非常温馨。

爸爸妈妈的爱,让兄弟姐妹也学会了相互关爱。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愿意和大家分享。谁吃到了一个好吃的香瓜,都会切成小瓣分给大家。文革时期,两个还在上初中的哥哥下乡,去了不同的生产队。刚开始去的时候,知青的青年点还没建起来,轮流住在农民家里,吃百家饭,各家情况不一,但都是在贫困边缘,吃不饱、吃得不干净是常有的事。我常常看到妈妈想念在乡下受苦的哥哥们,暗自流泪。特别是二哥下乡后身高没再长。父母提起这件事,都说他因为挨饿而错过了长个儿的机会。古有孔融让梨的美谈,我家也有一个兄弟让苹果的感人故事。一次,哥俩从家里回青年点时,妈妈给他们带了几个苹果。从长途汽车下来,哥俩在冰封的小河边分手,各自站在隔河的两岸挥手告别。大哥用力将仅剩的一只苹果扔到对岸二哥身后的雪地上,头也不回的跑开了。大哥、二哥现在都已经六十多岁了,有时还念起这段往事。

回想当年物质贫乏的年代,当时最大的念头就是能吃饱,其次是能吃上更好的,如大米白面和鸡鸭鱼肉。现在生活富裕了,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如今人们讲究吃得健康,非常担心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买的食物不太放心,同时还为减肥而烦恼。虽然当时生活不容易,浓浓的亲情却是令人难忘的,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家。现在的孩子们也许很难想象和理解那种非同寻常的吃喝艰难吧!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