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水 – 2022秋 – 短文集

找妈妈的领导

作者:连华

编者按

连华的记事散文《找妈妈的领导》,用真实亲切的笔墨记录了儿童时代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通过找妈妈的领导,解决妈妈总是晚归的问题。人物充满了天真,直率的童稚可爱。短文也从侧面反应了那个充满了政治气息,每家的时代的生活场景。文字诙谐、轻盈。既有笔者少年时可爱的经历,又有帮大人“写文章”带来的终生受益的文学实践。妈妈、张阿姨两位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长辈也让笔者看到她们遇事冷静达观的生活态度,可谓正能量的人永远是阳光的。

——编辑一尘

“还记得你小时候,撅着嘴儿,进门就找领导的事儿吗?”正在小区晒太阳的张阿姨(妈妈的老领导)问我,不等我回答,她就和妈妈一起笑了起来。那笑声把我带回到1967年的北京。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夕阳懒洋洋地不愿西下,玩耍的小朋友们拖着长长的身影逐渐地散去。即使微风淡淡,大街上还是飘来了阵阵诱人的饭香。我领着三岁的妹妹,忍着咕咕作响的肚子,站在四合院儿外边的高坡上。我们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一同向北面的胡同不停地张望。那儿,是妈妈下班回家的必经之路,是妈妈美丽身影出现的地方。

妈妈的工作单位并不远。本该五点下班,但她的单位经常开会到晚上七、八点。我爸爸迷上了研发“万能铣床”,他有时回家更晚。平时,我在邻居的帮助下,会煮好粥,洗好菜,等妈妈回来炒菜做主食。妹妹常常是还没等到妈妈把饭做好,就睡着了。就这样,我们在晚上的等待和饥饿中送走了炎夏,迎来了萧瑟的寒秋。终于,我对妈妈单位没完没了地开会这件事儿“忍无可忍”了。于是,我决定要找妈妈的领导“好好地谈一谈”。

一天下午,我来到妈妈的工作单位。妈妈劝我回家。可我晃晃脑袋,拗劲来了,见不到领导我就是不走。后来,妈妈的领导张阿姨走了过来,她和气地问我有什么事?我说:“阿姨,会议能不能开快些?我妹妹每天晚上都饿得很,吵着找妈妈。”张阿姨为难地说:“这里的阿姨都想早点儿回家。可是我们有学习任务,七点若能下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失望极了。就在不知再怎么据理力争的时候,妈妈出来解围了。她把我拉到一边儿,说:“学习报纸、谈心得,我们行。但我们写不好要上交厂部的发言稿。你要是能帮忙,肯定会缩短开会的时间。”我愣了一下,什么情况?让我这个小孩儿帮着大人们写稿件?但我马上想到了我的坚强后盾 – 我家院儿里有优秀教师,有精通诗词歌赋及各派学说的大哥哥,还有企业厂长。尤其是前两位,我几乎天天都向他们请教问题。再说了,妈妈可能会早点儿下班回家了。想到这儿,我大方地点头同意了。

于是,妈妈对张阿姨说:“我闺女喜欢写写画画的,写完后就自己朗读,我听着还靠谱。不如让她试着帮帮我们?”周围阿姨们的目光,都齐刷刷地先看向我,然后又都看向了张阿姨。她思忖了一下,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吧,可以试试。”哇!突然柳岸花明又一村了!阿姨同意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我经常去妈妈的单位,了解要写的主题,收集实例。天天读书看报,字典不离手。我写的稿件肯定是难以入目,且幼稚靑涩的,但有了我的草稿为基础,她们修改讨论的时间的确减少了许多。妈妈和阿姨们真的能早些回家了。我感受到付出和成功的巨大喜悦。

是慢声细语的妈妈四两拨千斤,化解了当日的矛盾,成全了我和大家的愿望,她还意外地给我带来了练习遣词造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那天回家后,妈妈还用朴实的语言分析了这次矛盾的产生及矛盾的转化过程。让我对如何化解矛盾,以及如何防止不必要的矛盾激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上初中以后,学校兴起了学哲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导致了我对矛盾论这一哲学范畴的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这些经历和之后的思考,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妈妈打断了我的回忆。她牵着我的手,对张阿姨说: “我女儿回国一次不容易,得赶紧去买菜做饭了,若耽搁久了,怕她还会去找你理论!”

“哈!哈!哈!” 背后传来了张阿姨那亲切柔和又极富感染力的笑声。

渥水 – 2022秋 – 古典诗

读史有感

作者:泰华

(五首)

读世说新语

【七绝】

衣冠南渡人寰乱
魏晋风流面貌鲜
夷地偏安存教化
世说新语续遗篇

慕谢安

【五律】

少小名传远,东山俊逸仙。
隐居教众子,出仕救国艰。
淝水棋间定,江南晋室全。
功成身退梦,千古谢安贤。

注:

少小句:《俗说》曰:谢安小儿时便有名誉,流闻远国。

慕容廆饷谢白乂眊一双,谢时年十三。(一作慕容垂也)

漢武雄風

【七律】

漢家烽火傳西北,壯志男兒上馬行。
去病千騎擊寇地,衛青萬里震胡營。
將軍百戰封侯憾,蘇武持節大漠情。
司馬史公直筆鑒,漢兵千古喊殺聲。

叹齐桓

【七律】

周室衰微闻宇内,诸侯争霸起桓公。
伐得弱小强敌震,征讨蛮夷万世功。
无奈托孤身后事,有私宠信竖牙螽。
鲍叔乏匮回天力,饮恨萧墙百骨虫。

注:竖牙螽指竖刁、易牙和公子开方一类的奸佞。

边塞

【五律】

大漠狼烟起,孤鹰啸叫惊。
连营篝火旺,列寨戍旗升。
铁甲军兵勇,银鞍战马腾。
男儿边塞苦,父老夜安宁。

渥水 – 2022秋 – 现代诗

听秋

作者:海边

循着一脉水声,
追溯,逆流而上,
望见秋天最真的模样,
盛极而任性,绚极而沉静。

这让我满心欢喜,
又如此悲伤,除此之外,
说不出一个字。

你说:那就沉默吧,
只需立于水边倾听 –
最美的,都不能被说出,
但能被听见。

渥水 – 朗读版 – 2022年9月号

渥水朗读版编委会

责编:晓冬
主编:楚楚
编委:云光、任义、晓冬、泰华、博文、挺好、楚楚(以姓氏笔画为序)

刊名题字:于旭升
封面设计:瘦灯
封面摄影:雪犁
排版编辑:晓冬

渥水朗读版简介/征稿要求

《渥水》是渥太华四季诗社主办的大型文学网络刊物。《渥水》朗读版是渥水文字版的延伸。《渥水》是一个诗意的名字。“渥”指渥太华、“水”取其“河流”之义,水是涌动的生命之泉,“汴水流泗水流”,渥水之湄,如此美好。

朗读版将由诗社热爱朗诵的朋友们用美好的心灵和声音演绎诗社的原创作品。让芳香精美的文字插上动听悦耳的声音的翅膀。朗读是对于原创文字作品深刻理解后的再创作,也使原创文字作品在适应朗读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让听众得到双重的艺术享受。

投稿请发邮件:woshuilangdu@gmail.com,每邮件限投一件朗读作品。

朗读内容

自选朗读任何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鼓励选择四季诗社的原创作品。

投稿要求

朗读时要先读出作品题目和作者名。尽量做到吐字清晰,发音准确,采用标准普通话。音频背景噪声小。鼓励自行配乐;

投稿邮件应包括:

  • 作品文字。
  • 朗读音频mp3文件。
  • 朗读者简介(可以用笔名, 鼓励提供照片)。
  • 鼓励提供作者简介。

渥水 – 2022夏 – 短文集

七月的笑声

作者:夏晨

终于盼到了城市从疫情中解除封锁。

说到解封,想起今年四月初疫情进入红区、城市重新封锁时的那个早晨。那天清早醒来,打开微信,朋友圈里有几条消息被许多人转发:河南开封重新封城。看到标题,着实吓了一跳。我疏于关注时事,但对各地的疫情状况还是会时不时查看一下的,知道总体而言国内的疫情控制得很好,最近也没有看到过任何有关疫情在中国大规模卷土重来的消息,怎么突然间河南开封就会封城了呢?匆忙中赶紧上网查看平时访问的一些重要的中英文媒体网站,没有找到任何有关河南开封的消息。点击人民网、新浪网等国内媒体网站,也完全没有开封的疫情报道。点击阅读微信朋友圈里这些或吐槽、或调侃、或抱怨的信息,才明白原来说的是渥太华重新进入疫情红区并再次封城的事情。渥太华坐落在一千二百多公里长的渥太华河南岸,算是一座“河南”的城市,疫情以来这座“河南”的城市不断地在封锁、开放、再封锁、再开放的怪圈中打转,所以就有人恶搞了一个“河南开封”的外号,结果却让中原的河南开封市平白无故地躺了枪。

二零二一年七月十六日和二十二日,是两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七月十六日,渥太华提前五天正式进入第三波新冠疫情中城市重启的第三阶段,城市部分解封。伴随着许多疫情控制措施的取消或者放宽,人们不再需要以家庭为单元保持社交疏离,而是可以有多达二十五人的室内社交聚会了。七月二十二日,市长宣布结束了渥太华自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五日以来持续了十六个月的紧急状态。这意味着孙女孙子终于可以来家里玩了。

打电话到儿子家,听筒里传来孙子小不点稚嫩的声音:“你好!”六岁的小男孩,正是抢着接听电话的年龄。“你好!”听到我充满兴奋的回应,小不点高兴地喊叫着: “爷爷!”显然,他熟悉我的声音。“想不想和姐姐一起来爷爷家里玩啊?”“想啊,可是有新冠怎么办呢?”小不点咯咯的笑着,笑声中充满了不解,充满了期待。

去年三月下旬,新冠疫情开始在渥太华蔓延,市政府随即宣布城市进入紧急状态,颁布居家令,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无论亲疏,都不能互相进入室内探访或者聚会,孩子们就不能来家里玩了。虽然去年夏天疫情好转时城市曾经短暂解封,居家令解除,孩子们有过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天天来家里玩。但是好景不长,九月份第三波疫情来袭,居家令重新启动,城市又开始在不同程度的封锁中煎熬,从此孩子们就再也没有能来家里了。

和儿子一家住在同一个小区,相距不到五十米。但是疫情期间,囿于居家令的限制,和孩子们的交流大多只能通过视频连线,在网上见面。天气好的日子里,偶尔也能在门前的车道上带着口罩和孩子们聊聊天。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孙子孙女非常兴奋的时刻。偶尔聊到高兴的时候忘了保持距离,彼此靠得近了一点,小不点就会立刻尖叫起来:“爷爷,爷爷,你靠得太近了,请保持距离!”记得疫情前每次和孩子们见面,姐弟俩都会争先恐后地扑进我们的怀里,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经历了一年多疫情的磨练,孩子们都变成了小大人,虽然只有六岁的年纪,小人儿很清楚地知道,和爸爸、妈妈、姐姐之外的人见面,要带口罩,要保持两米远的距离。

现在,终于解封了。儿子儿媳知道我们想让孩子们过来玩,迅即从微信里送来一个不长的清单,告诉我们最近两个星期之内他们的行踪。去了哪里,进了哪家店,见了什么人,全部清清楚楚地一一开列出来,说是因为我们打完第二针疫苗还不足两个星期,疫苗的作用有限,所以最好先不要在室内聚会,以免一朝不慎,前功尽弃,万一染上病毒,就追悔莫及了。刚好儿子准备休假一周,正好可以带孩子们来后院游泳,这样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们在后院见面了。几天之后,我们打完疫苗就满两个星期了,那时候就可以和孩子们自由地聚会了。

七月下旬的后院里,几只知更鸟和北美红雀在围墙旁那棵硕大的云杉树上唱着夏天的歌;围墙边上一块不大的菜地里,几只蝴蝶在豆角花丛中飞舞;一畦绿韭,伸长了脖子在微风中招着手;几天前新置换的草坪,平平整整的,在三十度左右的高温下铆足了劲往上蹿,长出一地翠绿。“扑通”一声,弟弟率先跳进了泳池,水面上蓝天白云的美丽倒影顷刻就碎了一池,围墙顶上那只跳来跳去的松鼠闻声远遁,没有了踪影。姐姐也跟着跳进去了,两个小人儿像两条快活的小鱼,在清澈的池水中追逐着,扑通扑通的击水声,欢快的笑声,伴随着兴奋的尖叫声,唱响了夏日后院里的奏鸣曲。

不知过了多久,泳池里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姐姐开始给弟弟指点着什么。凑过去看热闹,儿子说孙女在教弟弟学习潜水。他们把一个泳池哑铃放在池底,八岁的姐姐教六岁的弟弟如何下潜把那个哑铃捞上来。只见姐姐先做示范,然后告诉弟弟怎么做才能下潜,“你可以的!”懂事的姐姐解释完后不忘给弟弟加油鼓劲。受到姐姐的鼓励,小不点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冲刺,经过二十多次的努力,他终于潜到水底,抓住了躺在池底的哑铃。拎着哑铃浮出水面的那一刻,泳池内外响起了掌声和喝彩声,小不点兴奋地喊叫着:“I made it, I made it! (我做到了,我做到了!)”接着他又把哑铃重新扔回泳池,喊着说“I can do it, I can do it!(我可以的,我可以的!)”又潜了下去。

姐弟俩不到一岁就开始在游泳池里泡着,参加各种游泳课程的学习。几年过去了,如今姐姐已经可以在泳池里自如地以各种姿势畅游,也可以做一些有点难度的动作,弟弟也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泳具就可以在泳池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了。疫情以前,每个星期爸爸妈妈都会带他们去上游泳课,只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的节奏,也打断了他们的游泳课程。

端一杯咖啡,在泳池旁的藤椅上坐下,一边品味咖啡,一边看着孩子们在泳池里随意地游来游去,心中充满感恩。一路从疫情中走过,这个城市有太多的故事。虽然历经多次封锁,但城市依然坚挺,所有的民生服务系统从未停止正常运行。十六个月中的每一个艰难的日子里,无数的人坚持工作在第一线,为社会提供各种必需的服务,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保持着家家户户生活的正常进行,使得许多人能够居家上班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延缓了病毒的传播速度。疫情至今,一百万人口的城市中,有两万七千多人确诊染疫,五百九十多人因为感染新冠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相较之下,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虽然不能经常和孩子们相聚,但大人小孩平安,生活一无所缺。在这个美丽的七月,我们终于迎来了重启解封,城市终于走出了紧急状态,后院的游泳池里,也再次响起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感恩造物主的眷顾,也感恩所有为这一天而努力过的人们!

注:本文刊载于洛杉矶《中国日报》2021年8月9日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