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作者:孟冲之
在山中
落叶是慢镜头的
风
是耳熟的方言
在山中
这条路通向未知
而这块石头示意静止
都是我想要的
但我选择了后者
它看守着密林中的一个湖
像看守着一件
贼亮溜光的赃物
而我只有一小会儿时间
在秋天的养老院
挂号
(2023-10-04)
Four Seasons Poetry Society (FSPS)
作者:一尘
春天,大地春回,万物一新,充满了无限生机。麦苗破土而出,一抹新绿出现在广漠的田野里,浑然加入未知的世间万物,不畏风雨,茁壮成长。那就是蓬勃的涵义吧?
二零二二年,新冠疫情依然流行。悉尼很多场所还在管控人员的出入。我们在沉闷中等来了小外孙的降生。
他出生的第二天,我去皇家北岸医院看望女儿和小外孙。女儿已经有母乳了,我去时正在给他喂奶。他吃完奶,女儿就把他交给我。我把这柔软的小生命抱在怀中。他的头圆圆的,小脸儿也圆鼓鼓的,满头浓密的黑发,眉眼分明,一张小嘴,可爱极了。爸爸为他换尿布时,冷意让他大声地哭起来,短促、稚嫩的声音一声比一声急,手臂和小腿也蜷缩起来。但还没等棉线毯把他包完,他就停止了哭泣。孩子健康而敏感,他用哭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啼哭是婴儿的语言。我抱起他,在窗口的单人床上坐下来。他睁眼看了一会儿,就睡着了。我把他放在腿边。三个小时,他醒了两次。我只要把手放在他身上,他就又安静地睡去了。疲惫虚弱的女儿躺在床上,女婿坐在椅子上,都睡着了。孩子的样子很像女儿出生时的样子。我盯着他看了三个小时,这个身体里也有我的血脉的婴儿让我心里充满了感动。
他继承了父亲的基因,额头、耳鬓、身上、四肢都长满了细细的绒毛。姥爷给他取个乳名叫毛毛。他一天一个样,变化常常令我惊异。姥爷说他,不论外面风云变幻,只管自己茁壮成长。
孩子柔嫩的小脸瓷器般细腻。不和谐的稚拙呈现出朴质与真实。他流露的纯真像一场透雨,把我的世界洗得风轻日明。所有的人生智慧、练达哲学,都被他的存在像气泡一样吹远。幼小者以无法之法胜却万法,俘虏了我的怜爱。我的爱像泛滥的潮水,载起这抹淡淡的曦光。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变成大海,而我会弱似一株草节,漂泊在对他的欣赏中。如果在他的未来生活中我占据的位置很小很小,真的没关系。抚养孩子如果是为了求回馈报答,那太有功利心了,也太现实,太狭隘了。那不是我在这里想讨论的话题。生命中一定有一部分不是交易,哪怕那部分很小。
我姥姥非常爱我们姐弟,我们在她身边感受到有无限的快乐。每次姥姥来,总是姥爷先到我家,然后我们一起跑去接她和一些大包小裹。他们会带来为我们新做的棉衣、新鲜的蔬菜、家里杀猪为我们留下来的猪肉、血肠、还有粘豆包等等。姥姥对我们慈爱宽厚,是我们童年里畅游的另一条爱之河。一个人有福气,无疑是因为有最爱他的人为他遮风挡雨,让他童年无忧无虑,长大对生活勇敢无畏。如今我做了姥姥,感恩冥冥苍天厚意,让我人生完整无憾。
毛毛不到百天,会每天咿咿呀呀地“说话”。姥爷说:“到圣诞节的时候,毛毛去姥姥家看彩灯。毛毛可高兴了,是不是啊?”他听懂了似的兴奋地舞动小手臂,快速地蹬着小腿,回应了一连串带着笑声的“童语”,身体也努力挺起来,帮助表达。肢体语言,是成人下意识的动作,却是儿童语言的最重要的部分。
他五个月的时候,我扶他站在沙发边上看姥爷为一块木板测量划线。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姥爷,欢快地“跳起来”。姥爷一抬起头,正好看到他盯着姥爷专注的目光。好像在说:“怎么不继续划了呢?”
过了周岁,他还不会自己走路。我们扶着他,累得腰酸背疼。一会儿就想歇一下。他却不知疲倦,小脑袋左看右看,一边走一边笑,自己走路看到的世界一定不一样!他高兴得不停地笑,只管迈步,完全不负责脚下的步子。两三周后他就可以自己走稳了。孩子的进步像时钟指针,当你觉得某段时间有点难熬,它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时需要忧虑的事情,转眼就不存在了,但却永远有新的课题摆在面前。
毛毛喜欢看大人做事情,什么事都能吸引他。他非常专注,长时间地观看也不会走神,还会认真模仿。他因为看过我们为手机插线充电,自己发现了一个简易耳塞机,他想把插入手机的插头插入耳机的小孔,这本来就不可能。他每次插不进去,就笑一笑,然后继续努力。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这样试了四十多分钟。
他看到姥爷用吹风机吹室外的棚顶和阳台,他也用一个黑红两色的塑料棒吹他够得到的地方,一会儿还举起手向空中吹去。嘴里不停地学着吹风机的声音:“滋滋,滋滋”。一连多少天,他都会给屋子吹尘。他还是一个小清洁工,一旦看见地上有微小的脏东西,马上拾起来,交给大人。
我常抱着他坐悉尼的轻轨。他会盯着车上的乘客看,而且目不转睛。他看见对面的乘客就会和人家聊天,但毛言毛语无人理解。有人经过他身边或下车,他就举起小手说:Bye-bye。很多不苟言笑的人都因他的热情感到不好意思,也和他摆手回应Bye-bye。
在悉尼,一般图书馆会为婴幼儿组织一个“婴儿蹦蹦跳跳(Baby Bounce)”活动,主要是教婴儿儿歌,帮助他们学说话,并按照节奏学做简单的肢体动作。这些动作简单、明快,却非常富有表现力。老师们都来自幼儿园,在这里作免费义工。毛毛在图书馆学会了很多幼儿歌谣和肢体运动操。每当音乐响起,他就会随着节拍跳得有模有样。
几天前我做早饭时,姥爷给他穿好衣服。他跑出来站在门口,扬起可爱的小脸,伸出两只小手,叫道:“姥姥,抱抱!”他天真的眼神、稚嫩的声音让我无法拒绝。
他举起柔软的小手,说:“这儿,这儿,咩,没!”
“昨天去动物园,妈妈在小手上印上了一只小羊,咩咩叫,没有了,是不是?”
“嗯,没!”
“怎么没的,妈妈给洗澡洗没的,是不是?”
“嗯”
毛毛生活在双语中,同时接触英语和汉语。他的书也是英汉各半。他能听懂很多话,却只会说单字,英语也被他都简化了。他说的[Bre]是指 Bread,[bʌ]–bus,[trʌ]–truck, [nana]–banana。“More,more;要,还要”都夹杂在他的语言中。他的四声和轻声都发得很准。“绕绕”经过一周时间的练习,就变成了“姥姥”。因为他学过儿歌:“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 all day long”,所以[r]这个音也发得准。
“等着——”他伸出食指放在眼前,重复我说的话,也理解其意,认真的样子着实可爱。
一次,我和女儿约好一起出去吃饭。女儿告诉他,一会儿和姥姥一起去吃饭。他不停地说:姥姥,姥姥。然后就去拿我平时穿的黄色拖鞋,指着门要出去。妈妈指着墙上的表说:“还没到时间。等着啊!”
他发现姥姥不但和黄色拖鞋有关,还和墙上的表有关。于是,他就不停地把妈妈拉到表跟前:“表,姥姥,姥姥”。
他做什么事都按他知道的程序做。比如给他蜡笔,他一定要找到一张纸,在上面画。他躺在床上,一定要大人找到被子放到身旁。
爸爸妈妈对毛毛照顾得很好,也比较严格。姥姥姥爷在很多地方则放弃了原则。比如让抱抱就抱抱,吃饭说不坐小椅子,也时有迁就。当一个人非常爱他的孩子的时候,就会觉得谁的照顾都不如自己,还希望孩子不受半点委屈。这就很矛盾。作为祖父母,很难再把对儿女的严格同样用在孙辈身上。爱惜之心变得更柔软,更细微。
孩子就像一片高山净湖,他的弱小、单纯、天真无时不折射出生命原本清澈的面貌,仿佛没有杂质。从这一点,孩子是我们的老师:好奇,单纯,求真,无分别心。
在孩子面前,世界变得神圣,我们也变得和善、悲悯。于幼小者,我们是阳光雨露,是遮挡风寒的居所。孩子啊,有一天你长大了,你也要懂得为他人挡风寒。
我的父亲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干部。在我小的时候很少和父亲交流。父亲寡言,总是那么严肃、深沉。在我眼里他就是一座巍峨延绵、高不可攀的大山,只能仰视和敬畏。父亲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我时常有一个梦想,想能看到父亲的档案,以便更精准地了解他的历史和抚摸另外一些细节。
继续阅读“沉重的父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