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水 – 2021春 – 现代诗

末日方舟

作者:灵兮

嘿,欢迎来到末日方舟
这是通往无极的旅行
所有的箭头都指向未知
所有的地图都古老而诡秘

你有一副生锈的罗盘
一本页码不全的求生手册
你需要不断学习
在颠簸中做合格的乘客

盼你有个难忘的旅程
盼你在狂欢中习惯恐惧
盼你站在船头歌咏大海
盼你穿上盛装加入人群

在波浪的摇篮中祈祷吧
这是一艘通往末日的海轮
海上的天气 通常不错
那抵抗冰冷的兴奋剂
即便风暴来临

只需戴上彩虹边框的墨镜
就能遮挡失控的咒语

也许有人爬上桅杆抓取岌岌可危的太阳
也许有人藏在甲板下摇动半腐的船桨
也许有人在幻觉中痛饮白色的毒液
也许有人闷在船舱里诅咒末世的狼藉

如果你躺在孤独的床板上
也许会看见墙壁窗台上的笔迹
无数的智者在这里冥思
曾用斑驳的文字让时间暂停

一切都是虚幻的
一切都是真实的
拿起相机吧,朋友
BON VOYAGE

渥水 – 朗读版 – 2021年2月号

师师如意诵读《月光》 – 作者:海边

作者:海边
诵读:师师如意

月色下,
海面如同天使的居所,
闪着圣洁而灵动的光芒。

融于月光之中的你,
沉浸于一种情绪,
遥远,带着秋水的安静。

当你的长发掠过我的眼睛,
我想轻轻给你一个拥抱,
在你耳边说些什么,
就如同久违的亲人。
可我又怕惊扰到你-

你在出神凝望,
眼神掠过海面,
落在海天一线的远方——

多么神秘又圣洁的地方啊,
仿佛将月色全部收拢了起来,
专心收藏一份礼物,
只等爱的人来领取。

渥水 – 2020冬 – 短文集

南北菜肴杂弹曲

作者:杏花春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的饮食风味受制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与文化积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我是北方人,童年留在脑子里的美味佳肴,就是酸菜猪肉炖粉条、粘豆包、大豆腐、血肠。家乡菜的确好吃,在寒冷的冬天,小孩子放学跑回家,赶紧爬上热炕头,吃起热气腾腾的酸菜猪肉炖粉条,那才叫一个香!周身都热乎乎的。还有那个粘豆包,吃起来好筋道,特别抗饿。我小时候去乡下奶奶家和姥姥家串门,乡下人杀猪和办婚宴的场面如今历历在目,好一幅民俗风景图啊!

我奶奶村里有人家娶媳妇,爷爷带着我去吃酒席。天哪,那才叫一个豪放啊!七个碟,八个碗,不过是一些家常菜,豆芽菜、白菜片、大豆腐、土豆片……大人们亮开嗓门喊着,喝得脸通红。好神气的大厨,腰间系着白围裙,一把菜刀使得唰唰唰,灶膛里火苗窜跳,大锅里炖着酸菜粉条,发出“库库库”的声音,小孩子馋得直流口水。困难时期的乡下人婚宴,和今天那是天壤之别啊!

再说我姥姥家杀猪,舅舅请村里人来吃饭,炕上坐满了人,其实就是酸菜炖猪肉,我姥姥怕我吃不好,老往我碗里夹大白肉、血肠。她老人家还偷偷地给我母亲留了一块血肠,真是舐犊情深。

现在想起来这样的饭菜再也吃不到了,一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味蕾的水平下降了。二是什么都不缺,吃什么也不香了,那种本色的生活不复存在了。

北方的菜肴秉承了北方人的性格,粗犷、热烈、豪放,如同大秧歌、二人转一样火辣,好像山野里的村姑、大观园的刘姥姥,流露出本色与纯真。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蒋学模,说他的儿子下乡到东北林区,和林区的人一样,大碗喝酒,大碗吃肉。一个上海小伙子啊,成了地道的林区人!

当时,我周围的人老拿上海人说事:上海人哪个小气劲儿别提了,一斤肉就做一桌子菜,喝茶的小杯子不丁点,笑死了人!

没有想到我还真来到了这“小气”的南方,考察下来,人家不是小气,是精明、精致,因为南方蔬菜品种多,一斤肉当然可以做一桌子菜了,莲藕、茭白、芋头、水芹、药芹、莴苣,餐桌上总是五颜六色,再说干嘛非得吃肉啊?南方是水乡,鱼、虾、蟹都能吃到。南方人嘴刁,讲究味道,做得量少,做得很精致。而我们北方人讲究数量,不讲究质量,炖一大锅,使劲吃,填饱肚子就行。另外,北方菜偏咸、重口味,加上北方天气寒冷,饮食不科学,得脑血栓的人居多。南方菜偏甜,淡口味。北方人饭桌上不讲究汤,可南方人吃饭是少不了汤的。

就拿江苏来说吧,以长江为界,江北一带的淮扬菜口味清淡,是流行于扬州、镇江、淮安附近的菜肴。周总理生前特别怀念家乡的淮扬菜,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有一年我去淮安开会,吃了一道虾子蒲菜,很清淡,没有什么颜色,只是食材的本色,仿佛洗尽铅华的女子。朋友介绍我说,蒲菜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抗金的时候,将士吃的野菜。为了纪念梁红玉女英雄这道野菜成了淮扬菜系中的名菜。淮扬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淮扬菜里有一个代表菜肴“文思豆腐”,把豆腐切成丝,配笋、魔芋,高汤煮,豆腐每切一刀都是功夫。做得婉约、丝滑入口。

从江北再说到江南,说说苏州。苏州的名菜我知道有松鼠鳜鱼,这道菜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有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来自太湖,洗好过油,造型像松鼠,味道酸甜,很好吃不腻人。苏州人夏天爱吃卤鸭,这和气候有关。夏天天气热,人食欲不好,鸭子不腻,滋阴降火。苏州这地方人吃得太精致,讲究得很,因为有昆曲、有园林的地方,那么能没有美食啊?当年不少文人雅士告老还乡,修园子、养戏班子,在自家园子里,吃着美食,听着戏,怎一个雅字了得啊?

其实吃喝是和文化相连的。谁会想到作家和厨子心有灵犀。清代的袁枚。他的《随园食单》那是中国最早的菜谱,一个大文学家,又如此精通烹饪,令我佩服至极。当代作家汪曾祺也写过关于吃喝方面的书,他小说写得极好,菜也做得好,最深入我脑髓的是陆文夫的《美食家》,小说中写了一个奢吃如命的食客朱自治,令人拍案叫绝。如果陆文夫不熟悉苏州的美食,怎么能写出《美食家》啊?

由此可见美食是文化,吃喝有学问。既然谈到文化,文化就有地域和差异之美。正是南方的精致与北方的粗犷,形成了南北菜系的各有千秋。南方菜系如果比喻是水墨丹青,那么北方菜系就是一棵穿天杨。阴柔之美与阳刚之气,赋予了南北菜肴的个性,个性诱惑着我们的舌尖去恋爱。

渥水 – 2020冬 – 古典诗

秋山行

作者:杨景荣

【沁园春】

雨后山晴,
登高临远,欲穷秋枫。
望长天碧水,风吹云动,
千山金缀,万岭橙红。
似酒江河,流丹若梦,
沉醉霜林韵更浓。
栖霞处,夕照飞鸿影,声伴暝钟。

暑寒来去从容。
繁华尽,浮云过寂空。
闻笛悠禅谧,菊英芦漫;
凝霜清露,惟润苍松。
孤鹤横江,渔舟素泊,
潇瑟层林唱北风。
待回首,观雪花初舞,邀月觞冬。

渥水 – 2020冬 – 现代诗

枪,举向血色太阳

作者:杨景荣

题记:

观联合国雕塑《打结的枪》,联想到奥威尔那一句著名的格言和另一幅动人心魄的二战时期的摄影——

是什么让一位久经战阵的无畏士兵
低垂下他戴着钢盔的头颅?
他开始啜泣
他的泪水滴落在
被他射杀的敌军士兵的脸上

他的手颤抖着,两指紧捏着一张
从尸体口袋里翻出的相片
相片里有被他射杀了的青春
还有死者的爹娘
面孔已被死者的鲜血染红
依旧带着和平幸福的笑容

他慢慢地举起了那张相片
突然跪下双膝
仰天发出一声长长的嘶喊
天——哪!——

这嘶喊声卷起了漫天的烟尘
和着被炸碎了的罂粟花瓣
茫茫大地仿佛己被撕裂
整个山谷仿佛也被回声摇晃
整个太平洋战场掀起了狂风巨浪

他从染满鲜血的战壕里
再一次捡起他那带刺刀的步枪
缓缓地把枪口举向了
看不见飞鸟的天空
把准星瞄向被硝烟熏成了紫色的
仿佛吸满了鲜血的——
太阳
……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