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水 – 2020夏 – 短文集

闲说生死

作者:张培军

我们成人的许多观念是在孩提时形成的。当然,不是所有的观念都正确。这些错误的观念往往跟随你多年也不察觉。多年前刚来到加拿大时,与一位南京人在同一实验室。老兄干练,聪明。他来到的第二天就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这里的太阳从东边出来?我一愣,看了一下他的眼神,好像不是开玩笑。反问道:“什么地方的太阳从西边出?”“西方的太阳不是从西边出吗?”他解释道,他从小认为东方的太阳从东出,西方的太阳从西出。

其实,成人后还未察觉孩提时建立的观念是错误的,并非少数,我就是其一。

我的错误观念之一是认为机动车的动力来自司机前面的“轮子”,还决心长大后一定不当司机,因为整天转动轮子推车前进太累人。当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司机发动拖拉机时,才意识到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的另一个错误观念是认为世上许多东西是永生的,包括一些人。比如,我奶奶。

奶奶不但是长生不死,而且还是长生不老,因从我记事起,奶奶的容颜不曾有丝毫改变。慈祥,坚毅,美丽。当然,后来发现,从理论上这个观念也是错误的。但实际上,我至今无法说服自己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奶奶一生坎坷,三十来岁就失去丈夫,一人把爸爸和姑姑拉扯大。爷爷是在1940年井陉特大矿难逝世。如果在和平年代,一个女人抚养两个孩子,已是十分不易,何况当时是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我家又位于拉锯地带。那种艰难是无法想象的。

家乡在1945年解放。解放后,日子宽松许多。可是好日子没过几年,姑姑难产去世。

然而,我眼中的奶奶却没有一点这两次巨大磨难留下的痕迹(我想她一定有过,但从我记事起已不再有)。好日子也好,苦日子也罢,她都能坦然以对。

奶奶信命,但她不是命运的奴隶。对于如此不平的命运安排不抱怨,更不自暴自弃,而是踏踏实实地过好生命的每一天。奶奶信佛,但奶奶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有神论者。她笃信的是佛教对生命的敬重。而对生命的敬重成为她的其它特质的基础:豁达,热爱生活,宽容,及高度的同情心等。

我家成分为贫农。在农村,成分高的人对贫下中农大都没有什么好感,因为这些人占有了他们几代人积攒的家产土地。奶奶是个例外,这皆因于在土改时奶奶对他们的同情和照顾。

奶奶对生命的敬重不止是对人,还包括鱼虫鸟兽,花花草草。我好像从来没有受到奶奶的训斥。要说责怪,也只有一次。一年冬天大雪后,我和弟弟到晒谷场去逮鸟。说来很蹊跷,和我们一块逮鸟的小朋友有十来个,鼠夹也有十来个,可偏偏只有我们的夹子能夹住鸟,不一会儿就夹到五六只。当一脸骄傲地拿着五六只死鸟给奶奶看时,奶奶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像是对我们,像是对她自己,更好像是对鸟说,下了雪,小鸟找不到吃的,你们不但不帮它们找吃的,还… …。

奶奶于1982年因病逝世。在这四十年中,我从来没有真正觉得奶奶已离我而去,奶奶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奇怪的是,梦中的奶奶大都不是生前的奶奶,而是复生的奶奶。大多时间,奶奶很少说话,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看我们玩耍,嬉闹。我心里明白,奶奶是复生的。然而,对复生的奶奶没有一丝惧怕,对奶奶的去世也没有太多的遗憾,因为复生的奶奶将会永生。

虽然,在梦里梦到死后复生的人只有奶奶一人。但这唯一足以使我确信:并不是所有的人一定要死的。

渥水 – 2020夏 – 现代诗

希望的目光

作者:拜友弘诗

护目镜后,
汗雾笼罩着一双疲惫的眼睛。
疲惫的目光,
透露出的坚定铿锵,
给人以生的希望。
疲惫的目光,
透露出的博爱无疆,
给人以活的力量。
眼睛是人的一身之日月,
左目为太阳,右目为月亮。
这双目光,
如日月同辉,普照山河无恙。
此处无声胜有声,
疫情无情人有情。
这就是白衣天使的目光,
这就是希望的目光。

渥水 – 朗读版 – 2020年5月号

咖啡小沫、泰华诵读《思念》 – 作者:冰魂

诵读:咖啡小沫泰华

作者:冰魂
译者:David

思念是一种,
埋进骨髓里的隐痛。
摇曳无助之时,
脆弱的孤心,
贫血的精魂,
越千山飘瀚海,
茫茫天地之间,
找栖息的住所。

Always there’s a fragile heart
along with a malnutrition spirit.
That is looking for a shelter
across a thousand mountains
And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曾是口出豪言,
说是陪君醉笑三千场,
绝不轻诉离殊!
当孤寂侵袭的时候,
却让滑落的泪滴,
肆无忌惮的烧心烫肺,
点点吞噬自己。

I once boasted to you,
my fine gentleman,
That I would get drunk and laugh
with you three thousand times,
Never talking about the parting sorrows.
But when so}itude strikes me,
My tear drops keep falling down.
And I am devoured,
little by little,
by the overwhelming anguish.

流年穿心而过,
想起之时,
有着浓烈的欢喜或忧伤。
每个想你的夜晚,
在心的碧海,
升起一轮满月。
思念深深的寄向,
皓月的柔光。

The fleeting time is fleeting through my heart,
Whenever I’m thinking of it,
There’s always a lot of joy and a lot of sadness.
Every night when I’m thinking you,
There’s often a crescent moon
shining over the blue sea in my heart.
I shall send to the soft light of bright moon
my infinite yearnings.

渥水 – 朗读版 – 2020年3月号

任晓军诵读《游长江三峡》 – 作者:杏花春雨

作者:杏花春雨
诵读:任晓军

去年七月,我从重庆码头登上长江客轮青云号,开始了长江三峡之旅。想起了北魏作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是郦道元老先生的生花妙笔,绘千丈于尺幅,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绝世画廊?是大自然上亿年的积累与构思,著述了这沧桑的书籍,难道它不是吸吮天空与大地的乳汁与眼泪的结晶?雄伟的横贯天地的巨卷啊,游客是怎样阅尽你无限的内涵?

甲板上站着一位年轻的母亲,她的短发被江风吹乱,她的背上背着一个胖乎乎的婴儿,手扶着船舷,不管风吹浪大,伸长脖颈向山上望去,好一幅《母子风中伫立图》。我和她聊起来,得知她来自新疆,孩子才6个月,让我非常惊讶。

你抱着6个月大的孩子游三峡,船上船下跑来跑去,不怕孩子伤风感冒吗?

不怕,我就是让他经风雨,他身体结实,从未病过。等他长大后,我会骄傲地告诉他,你在6个月的时候,曾和妈妈同游三峡。

6个月的“小新疆”是青云号客轮最年轻的游客,可是我又发现有三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两位老奶奶和一位老爷爷。他们始终不分离,或者一起到甲板上观风景,或者一起回船舱休息。通过攀谈,知道是妹妹陪哥哥、嫂子一起游三峡来了。他们是南京人,出来已经两个多月了,在重庆的亲戚家住了一段时间。因为儿女们工作都很忙,三位老人只好结伴旅游。哥哥退休前是中学的地理老师,喜欢旅游。哥哥说:趁着我们现在身体还行,无论如何也要看看三峡的风光。三峡实在是太美了,让人不能不叹服自然的伟力!

我在四楼的观景台上遇到了一位来自四川攀枝花的许女士,她说10年前游过三峡,但是由于年龄不同,心境不同,文化素养的不同,游山玩水的感受是不同的。为了赶上这班船,她都未去重庆看大学的儿子。这次游三峡与10年前的感受不同,关于自然与美真是一个厚重的命题。

就在我们聊天的时候,走过一位20多岁的女孩冲我们一笑。许女士说:她们住在一个船舱。这个女孩子,早晨吃饭的时候我看到她的帽檐转到脑后。后来,又看到她一个人站在船头吸烟,指甲涂成绿色。许女士说:夜间听到她老是说梦话,只知道她来自北京。独行女是大学生,还是探险者,职业撰稿人不得而知。是炒股套牢出走,还是因为失恋,求职不顺,我们不便多问。

第二天早晨7时,“青云号”进入瞿塘峡,我们站在船头,听导游讲那瞿塘峡的故事。

瞿塘峡全长8公里,西起奉节东至巫山大溪镇,峡间两岸悬崖峭壁,群峰峥嵘,其势雄伟。古人以“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诗句说明地理位置之险要。它犹如重庆的东大门,“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景色奇特而瑰美。

噫吁戱,危乎高哉!长江三峡之壮美,你只有亲身漂流在长江上,才能感受到峡中峭壁险峻,激流澎湃,涛声如雷的风光。站在瑟瑟江风中的导游,他指着山上的灯塔给我们讲了60年代发生的一个故事。山上一个灯塔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保护灯塔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一部电影《待到满山红叶时》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想起了李大钊的名言: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在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如果说大三峡是豪放派,那么小三峡就是婉约派:如果说大三峡是大家闺秀,那么小三峡就是小家碧玉。我们游完了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下了“青云号”游轮,登上了小三峡106号游大宁河小三峡。

在巫山县境内,大宁河为三峡段第一大支流,为峡中之峡。大宁河全长50公里,内有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河面宽不过20来米,自然景色优美,轻舟荡漾,碧波宁静,仿佛身处“世外桃源”,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碧绿如翡翠一般的江水,满目滴翠的绿色植被,水面上飞翔的白鹭,呈现的是仙境。江上飞奔的游船,船老大的气定神闲,站在船头挥舞旗帜的渔家女的威风,把他们对三峡亲和力演绎得淋漓尽致。

天空下起了细雨,艄公端坐在船头,头戴大斗笠,静静地思索着。船在碧水中漂流。雨中一群山羊在山脚下沐浴,戴着斗笠的牧羊人坐在石滩上守护着。雨中,一群从船上走下的小学生向山上走去。

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对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生活的人们是一次心灵的沐浴。每一次的旅游是看风景,也是寻找诗与远方。游三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读到豪迈,有人读到寂寞,有人寻到生,有人寻到死。正如雨果所说的“大自然的双面像”。洪涛与微波,浪花与泡沫,怒吼与低吟,日出与日落,诞生与死亡,都在这大自然的杰作身上冲突着,交织着。

我真诚地祝愿北京的独行女,在三峡的涛声中,将烦恼忧愁一扫而光,获取比险峻更伟大的力量,战胜自我。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