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水 – 2023夏 – 短文集

苏东坡与常州

作者:杏花春雨

早春二月,我漫步在常州市区的古运河岸边。望着岸边伫立的苏东坡的青铜雕像遐思。老先生衣衫飘飘,深情地凝视远方,手拄竹杖,潇洒旷达,看春水悠悠,云高气静。仿佛吟诵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先生一生大起大落,曾京城做官位高权重,曾多次遭贬,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颠沛坎坷中度过的。他和常州人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两度表乞皇帝,恳求居住常州终老?他的思想和诗文是怎样默默地滋养常州人的灵魂?运河的浪花唱着澎湃的歌声……

我的思绪飞扬到北宋的历史天空,当时一群进京赶考的青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苏轼苏辙兄弟脱颖而出,苏轼更是卓尔不群,文章引考官欧阳修高呼:快哉!可喜!从此北宋文坛一颗新星冉冉升起。琼琳苑上的盛宴,苏东坡和常州的三进士蒋之奇、单锡、胡完夫一见如故。东坡还与蒋之奇在酒酣之时定下了定居常州宜兴的“鸡黍之约”。因为东坡少年时博览群书,对常州的历史人文风土多有了解,早已心向往之。

他在古运河上乘船14次来常州,第一次来常州,他38岁,是1073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差往润州(镇江)、常州救灾赈饥百姓。除夕之夜,不愿惊动常州官员与百姓,就泊舟在常州东吴门外大运河边,在船上度过了孤寂寒冷的大年夜。写下了《除夕夜宿常州城外》。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现在的常州东坡公园,有一处古迹舣舟亭,便是苏东坡当年弃舟登岸入城之地。为纪念苏东坡在此停船,南宋人建舣舟亭。乾隆皇帝也在此停过船,只是他们相隔了七百多年。他在东坡公园题写了“玉居风流”的匾额,表达了对苏东坡先生的敬仰。

东坡先生刚直不阿,重情重义,爱民如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才华与操守注定了他仕途坎坷,庙堂之高,却容不得他。他是属于民间和百姓的,在民间的土地上,在爱与善的阳光下,他这颗饱满的种子,盛开了最美丽的花朵,反哺惊艳了百姓贫瘠的精神土地。他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百姓也有一壶崇敬的美酒,献给东坡先生温暖诗人的心。

一个春雨潇潇的日子里,我来到东坡先生终老的宅院——常州东坡纪念馆,因先生当年手植紫藤于院内,又称为藤花旧馆。我在这里感悟先生最后的时光,亲情、友情、人情的酿造,彼此灵魂的相许,成就的美丽的历史佳话。他把真情赋予人,同样他也收获了沉甸甸的情,怎一个情字了得?

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五年。政治上的坎坷沉沦使他退隐田园、躬耕自给的愿望愈加强烈。“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就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常州宜兴人单锡伸出援手,陪同东坡在宜兴买了一份田产。没有想到倾囊买下的宅子,是房东儿子私自卖掉的百年老屋,东坡知道后将房子白白送还,竟分文不取。此后,再也没钱买房子了。这时东坡一生中最艰难困苦的时期,他的宽厚仁慈之心和豁达忘我的高风亮节,怎一个义字了得?南宋时常州无锡县人费衮在其《梁溪漫志》一书中的《东坡卜居阳羡》中记录了此事。

1085年,朝廷恩准东坡退休居住宜兴,他写下了《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谁知此后的11年间,宦海沉浮,一贬再贬。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回报东坡先生的竟然是一位义薄云天的常州人。1097年,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素不相识的常州义士葛延之,因敬仰苏东坡的才华和人品,挑着担子走了一年多,寒来暑往,历尽艰辛,带着文房四宝和茶叶,还有常州人制作的龟冠,满怀崇敬拜访苏东坡,在海南儋州陪伴了东坡先生一个多月,向苏东坡请教写诗和书法的真谛。

眷此邦多君子,这大概是东坡选择常州终老的原因之一吧。宋徽宗时苏东坡获大赦从海南北归,常州好友钱世雄为他借到顾塘桥畔的孙氏馆,让他决定了常州为终老之地。

1101年三月下旬,东坡全家乘船从赣州出发,历经三个多月,沿运河东行,六月十六日,进入常州境内时,成千上万的百姓沿运河两岸尾随而行,一賭东坡的仙骨神貌。好友钱世雄前来迎接,东坡握住老友的手说:我万里生还,要将后世相托于你。这次返常,平生之愿都已满足。“惟吾子由(苏辙),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东坡惜怜不已。

东坡兄弟情深,传为佳话。二人不管仕途逆顺,不管共处还是分离,他们都心心相印。本来子由是和东坡约定河南汝州同床共老的。但是东坡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常州,因为这里有亲人挚友,况且弟弟家里也不富裕。常州好友钱世雄虽然不是手足,但也情深似海。东坡把在海南岛完成的《易经》《书传》《论语说》的书稿交付给钱世雄,希望他现在不要向他人出示,日后出版。仿佛临终“托孤”一般庄重,这三部书稿如同东坡的骨肉,只有兄弟般情谊的人,才能担纲起出版大任。

东坡入住孙氏馆时间,正值盛夏酷暑,东坡在江南的湿热中病倒,不久卧床不起。期间他写了最后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见东坡先生认为在他被贬的日子里,是他一生珍贵的时光,让他真实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淳朴的民众是他的精神支柱。病重期间更是友情的光芒,温暖他的心。好友钱世雄一直陪伴左右,杭州径山寺住持维琳长老特地从杭州赶来陪伴东坡最后的时光。

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东坡先生仙逝,终年64岁。好友米芾从真州(今仪征)赶来吊孝,常州满城的百姓为其痛哭流涕,商人休市三天哀悼。钱世雄高度评价苏东坡:是老子、邹阳、梦轲大师那样的绝世英雄、盖世伟人。

1102年伟人魂归河南汝州,葬于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端里嵩阳峨眉山。他化作清风与白云,与天地对话。

面对院子里的一方洗砚池,我的思维从北宋的天空回到现实。我循着先生留下的不绝墨香,漫步在院子里捕捉先生的思想与气息。西面墙壁上镶嵌的东坡的最后墨迹诗作和遗言,我仿佛看到先生挥毫的潇洒。东侧一泉古井为东坡井,是东坡生活时代唯一遗物,不知先生可在此汲水吗?见证了东坡先生在常州起居的点滴史实。听馆长介绍2006年在修复藤花旧馆时,从井底取出了35只陶罐,经考古学家认定,此物是宋代抗金英雄韩世忠攻打金兵时军中士兵所用的汲水器。可以推论,韩世忠将军曾来过此地,凭吊过东坡先生。东坡先生诗文和精神如井中不绝的泉水,默默地滋润着常州文脉。

令我惊喜的是馆长苏东先生,他是东坡先生的三十代孙。他说守护在先祖的故居,与先祖对话,是幸福自豪的事情。2000年,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12位“千年英雄”(公元1001年至2000年),苏东坡是中国唯一入选者。先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的。他的花瓶里插着竹子,因为东坡先生喜爱竹子,院子里也是修竹茂密,象征着东坡先生的风骨。苏馆长的网名叫实事求是,令我眼前一亮,这正是东坡先生遗范,也是留给后人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时间馈赠东坡先生的魅力,那就是几百年后多位文人,慕名择与东坡先生故居为邻。感受他的旷达,聆听他参禅悟道,听他在书院讲学,在他的墨香中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清代顺治年间的一品官员吕宫辞官隐居这里,他是吕不韦的后代。清代中期的文学家赵翼,晚清常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汤润之,清乾隆时进士,诗人画家管干贞都来这里沾东坡先生的仙气,无论当时和现在前后北岸都是常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张靓丽名片。因为东坡先生的光芒在这里闪耀。

如何表达常州人对东坡先生的敬仰之情和先生人文精神的深远意义,“西蜀无私捐学士,千秋风雅泽于今。中吴有幸伴文魁,一邑星繁源于此。”我觉得东坡故居门楣的对联是最好的回答。

“渥水 – 2023夏 – 短文集”的一个回复

  1. 细腻的描绘,流畅的叙述,湖光山色的静谧,寄情山水的惬意,情景交融,人物活络,一幅幅岁月静好的画面,赏心悦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