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我从重庆码头登上长江客轮青云号,开始了长江三峡之旅。想起了北魏作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继续阅读“游长江三峡”除夕守岁过大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富饶美丽的绿洲,住着一群叫做华夏的人。绿洲内有一个神奇的地方,称为世安。巍峨的世安把天上清澈的泉水引了下来,供给人们饮用和洗濯。叫不出名字的各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地布满了世安各个角落。各类蔬果任人采摘,吃不了掉地下的,发酵变成了果酒,汇入大小池塘里。
继续阅读“除夕守岁过大年”说东道西 – 浅谈古典诗歌的隐喻
诗歌,像任何形式的文学一样,是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感受、认知、观点等抽象或繁杂的东西。限于古典诗歌的字数和规则的限制,作者往往无法用直白的语言去描述。再则,古典诗词要求含蓄,不能过于直白。因此,古典诗歌创作需采用行之有效的修辞手法,隐喻是其一。
继续阅读“说东道西 – 浅谈古典诗歌的隐喻”学诗随想 – 关于平仄格律和诗歌语言
诗歌的发展,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词的变化而发展、丰富自己的。不论句式、韵律、语言皆如此。先就句式来说,从传说的原始部落时期我们的先民诗人的二字句“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砍下竹子,拉弯竹子,弹出石块,逐击猎物。—这是描写狩猎情景的诗。)到《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其句式字数有四字句,有五字句,有六字句,有七字句的,也有在相对整齐的句式中夹杂4,5句式;4,6句式;4,7句式;4,8句式;3,4句式;5,4句式;5,6句式;6,7句式;6,8句式;7,6句式等。也有3字句的,如汉.郊祀歌《练时日》、《华烨烨》、《赤蛟》、《天马》等(如《天马》:“……天马徕,从四极,涉流沙,九夷服。……”)。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句式为2,6,5。3,4,4,3,3,5。更如自由诗。到唐代,诗的句式字数发展为规范的五、七言律绝。在韵律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一般说,古风的要求较为宽松,只求押韵,不细究平仄,而且还可换韵。而近体诗(即律、绝),其要求则非常严格。律诗,在平仄上不仅要求在同句中平仄相间,对句中平仄相对。而且要求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要平仄相重(粘)。不能失对,不能失粘,否则就是拗句。有拗要救。律诗的中间两联还要求对仗(排律,除首尾联外,中间各联均要求对仗)。句中还要忌孤平,忌三平尾等。因此,有不少诗家认为,近体诗太束缚思想,主张不要以词害意,有好句子的话,不妨突破一下戒律。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继续阅读“学诗随想 – 关于平仄格律和诗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