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如母

人世间有一个俗语,为“长姐如母”。这种爱如果没有切身体会和用心去感受,是难以享受到这种厚厚,浓浓的情感的。

我们家姊妹五人,我的姐姐行大,长我三岁。我大姐对我们兄弟姐妹们的关心、呵护,真是情比海深,恩比天大。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干部,工作特别忙。大姐豆蔻年华,就开始帮助父母承担家务,从洗衣烧饭,到收拾家务,无所不做。

我从小好像就没有自己洗过衣服,每到星期天,大姐就坐在院子里,一大盆一大盆的洗衣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衣物挂满了晒衣绳,构成了星期天我家小院的一道风景线,衣物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晃,串串水珠,顺着衣脚,嘀嗒的落在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好像诉说着大姐的辛苦劳动,滴淌着大姐的汗水,也升华着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

我从上大学开始,到毕业去外地工作,娶妻生子,齐家立业,回家的次数少多了。期间的十几年间,我们的父母相继过世,大姐和大姐夫更是不记回报的撑起了我们家的一片天。逢年过节,大家一定要去他们家团聚,少一个人不去他们都不高兴。特别是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大姐和大姐夫一定第一个到位,忙前忙后,遇到困难,更是倾囊相助,毫不吝啬。

我大姐高中毕业,下乡插队。两年以后抽调回城,在长途公共汽车公司当乘务员,工作努力,任劳任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大姐夫对大姐更是疼爱有加,几乎每天下班去接大姐,帮助洗车,打扫卫生。

我大姐最突出的品质和性格就是对人宽容大量、做事目量意营。我们兄妹包括家中的其他成员,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因为某件不愉快的事情抱怨和发脾气,唯独我大姐好像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大姐的记忆力特别好,我们家里的成员,甚至包括第三代的孩子们,每个人的生日,大姐都记得非常清楚,如数家珍。等到生日的当天,大姐都会发信息,接着大家祝福的短信从天南海北就像雪片一样飞进屏幕,让你应接不暇,感动的热泪盈眶,十分的温馨。大家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大姐打个招呼,告诉大姐到时间提醒要做的事情,大姐从来没有耽误过。大姐宽厚的程度有时让你想象不到,就是兄弟姐妹们打麻将,她一停牌,就经常告诉大家我已经停排待和了,你们注意不要打什么范围的牌了,有时我大姐夫也吃醋的嗔怪她,就好像别人和了,不从你要钱一样。

我长期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在海外定居以后,回家乡的次数就更少了。每次回家乡以前,大姐大姐夫要提前好长时间就做准备工作。把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窗明几净,各种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大都是崭新的。我们兄弟姐妹的感情特别好,只要我回家乡,其他兄弟姐妹都尽量全程陪同,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大姐家,大姐和大姐夫从无怨言,几乎每天十几个人吃饭,劳动的强度可想而知。这次回来以前,大姐夫几次同我们打招呼,说你大姐年纪接近古稀,身体不好,你们回来的家务和饭菜尽量让大姐少做。尽管我们大家也抢着做饭,实际上大姐根本就不闲着,每天我们进厨房的时候,大姐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我们就是像大厨师一样,炒炒菜而已。

我们父母过世的比较早,兄弟姐妹们能这样和睦相处,都是大姐的榜样力量无穷,是大姐、大姐夫的人格魅力和凝聚力把我们家族的成员紧紧的团聚在一起。大姐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条祝福的短信……都带着她对我们满满的情感。只要有大姐在,无论我们浪迹海角天涯,我们依然有家,依然有归处。

这些年,我经常研究我的家谱,其中两个横批“慎终追远”,“思孝惟则”,分别取自《论语》和《诗经》,尤指追念前贤,孝亲敬老,乃是人生准则。引用家谱中一副对联,“祖功垂福泽,宗德衍家声”,祝愿我们的大姐好人好报,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永远的关心呵护我们,我们也一定视大姐为楷模,把这种骨肉深情传承下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