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何须寻梅

十一月第一个周末,划船水太冷,滑雪雪又太少。先生说,我们再去ADK群山爬山吧。这次我们去了菲尔卑斯山,美国纽约州ADK山区的第32座峰,海拔4161英尺,中高级攀登难度。我们的手机软件记录实际徒步距离9英里多。

周六下午,我们从渥太华开车三小时到达纽约州ADK群山地区,在LakePlacid小镇上,心湖荒野宿营地住宿。

十一月的ADK山区已经进入了初冬,一晚风雪咆哮,最低气温已到零下。雪花并不大,山风却很是凌厉。每一阵风吹来,树枝摇动,我们像举行一个毕恭毕敬的敬拜仪式一样,转身背对着风,停下手里的一切伫立等候。就连我们的狗狗Penny也不例外,她身上厚厚的皮毛被风吹得波涛汹涌。

这里是ADK登山聚乐部所在地,许多资深登山者在这里宿营,即使这样的初冬天气也还会见到几顶形状灵秀、颜色鲜艳的帐篷悄然玉立在松木林中。还第一次看到一种悬在空中的帐篷,两头尖尖系在树上,狭长如吊床一样。这种帐篷远离地面,也就远离寒冷地气,应该更保暖吧。但是在这样的风雪之夜,风一吹帐篷就摇三摇,谁又有小龙女和杨过的轻功可以悬空安枕无忧呢?可惜没有机会看到里面睡的是怎样一位大侠。

至于我们,是躲在车里宿营,无风也无雪。先生在睡前特意烧水灌好热水袋,外加两条睡袋,一床羽绒被。车外是冬,车内是春,这样的野营,想想都舒适得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的厨房,由两张塑料宿营编织布挂在树上搭出棚顶和墙壁,里面是野餐木桌长凳。何以挡风,唯有这两张编织布。气温偏低,先生用手捂暖了天然气罐,炉火才热烈起来,烧开了水泡面,还油煎了锅贴,做登山日的早餐。

去菲尔卑斯山的山路起点,与攀爬ADK群山第一高峰玛茜山和第二高峰阿冈昆峰的路径起点是重叠的。我们的宿营地就在山路口附近,因为在这里宿营,10美元的停车费降低到5美元。这个二十美元的野营实在划算。

山路上经常会遇到爬两座高峰的资深攀登者。有两位高高大大的背包客在山上住了两晚,正从山上走下来。他们每人的硕大背包上都挂着很大一卷睡袋,还有个搪瓷茶缸晃荡着几乎可以听到碰撞的声响。我询问他们背负的重量,回答说应该有五、六十磅重。不禁心里暗暗叹息。曾有一位越野登山的朋友跟我说起,他的背包应该有三十几磅,看来那都是用银子砸出来的顶级装备了。

刚出发时是一段非常平缓的小路,路两旁是松树林。松树笔直,高耸入天。走过一段,就发现我们经常在溪谷边上走,一边倾斜到谷底,仿佛树木也是倾斜着生长。不自觉地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在倾斜。山路是绕着玛茜溪溪谷在延伸,自然就会不时遇见许多小桥,各种长短和宽窄的木桥。昨夜的落雪浅浅地覆盖着木桥,早起的登山者把步履坚定地印在清雪之上。

地上有许多落叶。大多初冬的落叶已经看不出来本来的颜色,仿佛随时就要与土地融合,散落的清雪随意在落叶中涂抹。有一种圆圆的、如蒲扇一样的不知名的落叶,一定落得比较晚,还保持着夏天的翠碧。想想这叶子实在很是执拗,或者说很是执着,经过一个秋天,诸多红红黄黄的诱惑攀比,始终不为所动,坚持着夏日的初心。虽然到了初冬不得已才落到地上,也还保持着绿色的本性。雪白与叶绿交相映衬,煞是赏心悦目。偶见一墩枯干的树根,被青苔爬满,青苔給树根重新赋予了新生命。落雪又来凑趣,来帮衬苔的青碧。

山路越来越曲折。路上的石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我们已经接近玛茜水坝了。从玛茜水坝的低洼处可以眺望远处的山峰,灰蓝蓝、雾蒙蒙的。

从玛茜水坝桥上看溪流冲洗着乱石,溪流的气质也随着石头的位置和大小有所改变,或者舒缓,或者湍急。溪边的松树特别苍翠。山不在高,有水才有灵气。

迎面是豁然开阔的溪水,如河流一般,石头随意地点缀在水流之中。溪水欢快奔流,如乐观的人以烈酒浇心中块垒。我们是要在这里摸着石头过溪流的,水位很高,水流很急,有一处真的是需要胆量和平衡协调能力支撑,才可以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上。设想这是落雪的初冬,如果失足落入凛冽的溪流,就远没有夏天划船时不小心翻船一样可以一笑抿恩仇了。

后来我们下山时才看明白,附近其实是有一座三木桥的。在水位高的季节,人可以绕路从桥上过溪。只不过这座桥还真是简朴,就是三根圆木搭就,一边有一根圆木扶手。桥就那么纤弱地立在溪水之上,似乎一触即倒,如果是恐高之人绝对是如临大敌。即便是Penny也是犹豫许久,才小心翼翼地走上去。

终于要和去爬玛茜山的登山高手们分道扬镳了。最后这一段上山的路实在比较陡峭,中高级难度名副其实。有几处根本不像是可以走的路,明明就是半人高的断崖峭壁,而且还是挂着冰皮的崖壁。好在我们早有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防滑鞋钉是攀登这样的冰雪崖壁的必备良器。Penny没有防滑鞋钉,面对着这个崖壁她开始踌躇,思考自己的爪子够不够锋利。不得已,我们一个人在上面拿着她的零食诱导,一个人在下面托着她的后腿才勉强帮她成功攀上崖壁。

“快上来!风景特别好看。”先生在一条被冰雪包裹着的陡峭岩石山路上面喊着,居高临下。

我爬到山顶,眼前豁然开阔。被昨夜的风雪吹洗之后,今天是一个难得的晴天。蓝天之中,左前方是第一高峰玛茜峰,右前方是第二高峰阿冈昆峰,眼前是银装素裹的灌木环绕。

一路拍照、休息和午餐,早上8点40上山,下午4点左右下山,总计攀登7个半小时。

踏雪何须寻梅?乱石、溪流、木桥、峰峦,雪中处处是惊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