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芦苇

小说芦苇,其实是说芦苇写的小说。与芦苇相识是一种必然中的偶然,写作的人,尤其是海外写作的人,终究会因为某个共同的机缘而相遇。加中笔会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中,她是主持人,我是发言人之一。活动过后,组委会整理发言人文字,她向我索要文字稿,于是互加了联系方式,交换了几篇作品,敬请对方指正。对方读不读无所谓,文友交往大抵都是这个套路。

继续阅读“小说芦苇”

《菜根谭》和《幸福的艺术》

初次读《菜根谭》大约在三十多年前。这是明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纂的儒家经典,一部论述修身、做人、处事的箴言宝训。它同时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等于一炉,雅俗兼备,文字隽永。读后使人身心愉悦,建立起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当时便觉得如获至宝。后来,三联出版社的《蔡志忠漫画:菜根谭,人生的滋味》问世,就买了一本,一直带到加拿大。现在翻来一看,依然谐趣横生。属于成功的图解山寨版。

继续阅读“《菜根谭》和《幸福的艺术》”

《受戒:汪曾祺精选小说》简评

读汪先生的这本小说,是拉你回到旧社会的体验,好像他随手给你递个小板凳,你就坐在他的小说门口翻开来看着一街一巷一户一门一个大姑娘一个小和尚两个掌柜的三个手艺人几个唱戏的外加几个小商铺,人来又人往,有说有笑,平淡度日。眼泪不苦,悲伤不伤,市井小人物朝来夕往。日历,时而驻足在历史的某个瞬间,时而哗啦啦从解放前一溜烟翻到解放后、翻到文革之后,小学徒长成了老大爷,即便大悲大喜,在他笔下一行行经过,便好似涂了镇静剂,给读者戴了一副有色眼镜,他给你做了一回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向导。一切如此自然,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带一点儿悬的虚的夸大的缩小的,生活就是那么理所当然,小人物的生活就是这样构成了一个大世界,在时间里脚不停息的翻篇。

继续阅读“《受戒:汪曾祺精选小说》简评”

浅谈《魔山》

读罢诺贝尔得主托马斯曼的《魔山》,五味杂陈。不少章节阅读数遍,方略知一二。好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都看不大懂的书,自己便有足够理由看不懂。托马斯曼曾说过他的《魔山》需要阅读两遍才能读好,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对此书所涉西方历史背景一知半解的人来说,恐怕阅读四遍五遍方能了解书中真意。

继续阅读“浅谈《魔山》”

在时光流转中凝练永恒情感

好多时候,喜欢上一篇小说,是从喜欢小说的语言开始的。不落俗套的开篇文字最容易抓住读者。最初读到曾晓文老师刊登在《小说月报·原创版》2021年第1期的《时光之翼》,我就被开篇独特的比喻所吸引:“人老了,睡眠有些像头发,一日日稀疏。”头发与睡眠似乎没有可比之处,但睡眠不佳与头发稀疏,都是人在衰老过程中的难言之痛。这是在诗歌中才会出现的比喻。

继续阅读“在时光流转中凝练永恒情感”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