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粒学中文

作者:杏花春雨

网路图片


说起小米粒和中文的缘分,话可就长了。打在娘胎的时候,她的姥姥就给她准备了《百家姓》《弟子规》《论语》《千家诗》《中华成语故事》《增广贤文》《笠翁对韵》等书籍。姥姥用心良苦,一门心思让她长大后懂中文,能读她书架上的书。

九年前的五月,那是柳树绽绿的季节,姥姥漂洋过海,带着见面礼——中文书和亲手做的小花被来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蒙法医院见到了刚出生的米粒,她躺在一个小盒子里香甜地睡着,无声地迎接着姥姥的到来。

米粒出生在一个中法混血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像阳光普照的向日葵,一天一天地舒展身躯,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从微笑到出牙到蹒跚学步再到牙牙学语,生命的乐曲是如此美妙多姿。首先被陶醉的是姥姥,因为姥姥全天候陪伴着她,当然她最先接触的是中文了。她在姥姥的的摇篮曲和童谣中嗅到了中文的芬芳。她开口说话就喊姥姥为“摇摇”,咬字不清,奶声奶气。到两周岁去幼儿园才开始接触英语。

米粒两岁多的时候,妈妈就带她去卡那塔社区的中文学校,因为年龄小还不能正式进班,只能成为中文学校的编外学生。几位妈妈聚在一个教室里,轮流给孩子们讲故事,或者教孩子们画画。米粒看到哥哥姐姐们排着队进教室上课很是羡慕。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米粒四岁了,终于成为了中文学校的正式学生。每周的周六她都和妈妈来到中文学校学中文,中文学校的老师们亲切又和蔼,讲课生动又有趣,给她打开了一面窗。课堂上,她爱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还喜欢上黑板前写字,听到老师夸她字写得好,心里美滋滋儿的。她爱上了中文学校,因为这里不仅能学中文而且还结交了几位好朋友:妮妮、简妮、艾米,她们都成了常来往的“老姐妹”。

可惜好景不长,只学了一年时间,疫情就爆发了,中文学校就关门了。几位家长商量在网上办个“小私塾”。病毒实在太厉害了,米粒和好朋友们都被关在家里一年多,仿佛在监狱里一般难熬,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好在“小私塾”里可以学中文、数学、美术,打发了时光,也抵御了病毒带来的恐惧。

米粒六周岁的时候,病毒的威力减弱了,妈妈和米粒决定豁出去了,勇敢地走出家门上小学了,也恢复了中文学校的正常学习,她和“老姐妹”们又见面了,好开心啊!好似笼子里飞出的小鸟一样,获得了自由。

屈指一算,米粒在中文学校已经学习五年了,学习的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为海外华文教育编的教材。每周一个上午,这种细水长流的学习,让米粒渐渐地爱上了中文,学习中她知道了中国的长城,知道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知道了蔡伦造纸,知道了屈原和李白。在书写汉字的时候,慢慢地悟出了汉字的奥妙。在写“哭”的时候,她就画出了一个人,她说两个口字,不就像一个人的眼睛吗?

姥姥说:“对啊,你好有想象力啊,中国汉字中是有象形文字的。象形文字是根据实物形象设置笔画的。”

米粒会点中文皮毛,她做梦都没有想到让邻居的白人女孩丽丽不淡定了,平时她们俩玩得挺好的。突然有一天,丽丽对米粒说:“我奶奶也会中文,将来让我奶奶教我学中文。”

米粒说:“谁知道丽丽的奶奶是真会中文还是她爱面子啊?其实丽丽也可以上我们中文学校学中文啊,以后我动员她来学习。”

接下来,让米粒又是一个没想到,那就是她坐校车等车的时候,新来了三个黑人的孩子。他们的爸爸高大健硕,那天早上妈妈送她上学的时候,黑人孩子的爸爸一看妈妈是中国人,就热情地打招呼。

他说:“他们一家是从法国巴黎搬来的。他的孩子在巴黎学过中文,希望以后和米粒交朋友,一起学中文。”

黑人的三个孩子中有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女孩是老二,戴着一副小眼镜,她的名字叫格莱航思。米粒后来在游泳馆里游泳碰到过她。通过接触感觉她是个懂礼貌、有教养的孩子,渐渐地她们走近了。圣诞节的时候,她来家里玩了,米粒和她一起写毛笔字,教她写了一个“福”字,她乐呵呵地带回家去了。

米粒也有爱和小朋友们攀比的毛病,有一天放学回来,姥姥看她不乐呵的样子,就问她:“ 咋地了?”

她问:“什么时候去中国、日本旅游?我的朋友妮妮去中国、日本旅游一个月回来了。她在中国的淘宝网上买了好多小玩艺儿,故意馋我。我三岁的时候就买好了旅行箱,可是妈妈一直不带我去中国!”

姥姥随口说:“人家是中国人嘛!”米粒不服气了:“那我是一半中国人!我一定去中国!我也要去淘宝网上购物!”

姥姥为她的话感动了,又觉得好气又好笑。抚摸着她的头说:“会去的。”到中国带你去饭店吃饭,由你来点菜,菜单上的字你不认识,我们可就吃不成了;带你去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你得认识汉字啊;你上淘宝网买东西,不认识汉字也不行啊?你是哈日的小迷妹,想去日本旅游,寻找日本漫画书《哆啦A梦》书中的人物,吃拉面和铜锣烧,你也得要好好学中文啊,因为日本人使用三千个汉字呢。

也许米粒为了去中国,上淘宝网,去日本寻找静香、大雄(漫画书里的人物),她一直坚持着学中文,现在她学的是小学版的第四册,常常叫苦连天:“太难了,太难了!”

妈妈安慰说:“好孩子,别怕,先苦后甜。”每周五的晚上,是米粒写中文作业的时候,今天晚上,她在朗读课文,完成填空作业。“在中国北京城的西北,有一个美丽的大公园,她的名字叫颐和园”。她清脆的声音在房间飘荡着……

这时电脑的聊天对话框在一闪一闪的,有个小脑袋在晃动,米粒一看是艾米,她兴奋地打出一行字:“你在干啥呢?”

“我在写中文作业。妈妈逼我参加“汉字千字冲关”比赛,给我报名了,我觉得身上背了一座大山!”艾米在叫苦。

米粒像个小大人似的安慰起艾米:“别发愁,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也让妈妈给我报名,我们一起复习。”

艾米说:“听妈妈说有奖金的,如果没有奖金我才不参加呢!”

“是啊,我也喜欢奖金。妈妈说如果我得了奖金,她还奖励我一份。艾米,我们一起加油!” 米粒鼓励艾米。

“听说中国有寻根夏令营,但是最低得到12岁,简妮的姐姐今年夏天就去了,说可好了,但是要求中文要好。”艾米告诉米粒。

“艾米,还有三年我们就可以报名参加寻根夏令营了。听说有才艺表演,你好好拉你的小提琴,我好好弹古筝,到时我们来个《茉莉花》合奏。”米粒说。

“我想回武汉,吃一碗热干面,替我阿公吃。阿公腿脚不方便了,回不去武汉了。”艾米有些伤感。

“我想去妈妈读中学的母校看看,妈妈已经十几年没有回中国了,替她看看,再替她吃碗豆腐脑。”米粒说。

米粒和艾米聊得正欢,妈妈一声喊:“吃饭了,披萨、烤鸡腿”!米粒告诉艾米不聊了,我吃饭去了。她蹬蹬地跑下楼去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