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妈妈的领导

“还记得你小时候,撅着嘴儿,进门就找领导的事儿吗?”正在小区晒太阳的张阿姨(妈妈的老领导)问我,不等我回答,她就和妈妈一起笑了起来。那笑声把我带回到1967年的北京。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夕阳懒洋洋地不愿西下,玩耍的小朋友们拖着长长的身影逐渐地散去。即使微风淡淡,大街上还是飘来了阵阵诱人的饭香。我领着三岁的妹妹,忍着咕咕作响的肚子,站在四合院儿外边的高坡上。我们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一同向北面的胡同不停地张望。那儿,是妈妈下班回家的必经之路,是妈妈美丽身影出现的地方。

妈妈的工作单位并不远。本该五点下班,但她的单位经常开会到晚上七、八点。我爸爸迷上了研发“万能铣床”,他有时回家更晚。平时,我在邻居的帮助下,会煮好粥,洗好菜,等妈妈回来炒菜做主食。妹妹常常是还没等到妈妈把饭做好,就睡着了。就这样,我们在晚上的等待和饥饿中送走了炎夏,迎来了萧瑟的寒秋。终于,我对妈妈单位没完没了地开会这件事儿“忍无可忍”了。于是,我决定要找妈妈的领导“好好地谈一谈”。

一天下午,我来到妈妈的工作单位。妈妈劝我回家。可我晃晃脑袋,拗劲来了,见不到领导我就是不走。后来,妈妈的领导张阿姨走了过来,她和气地问我有什么事?我说:“阿姨,会议能不能开快些?我妹妹每天晚上都饿得很,吵着找妈妈。”张阿姨为难地说:“这里的阿姨都想早点儿回家。可是我们有学习任务,七点若能下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失望极了。就在不知再怎么据理力争的时候,妈妈出来解围了。她把我拉到一边儿,说:“学习报纸、谈心得,我们行。但我们写不好要上交厂部的发言稿。你要是能帮忙,肯定会缩短开会的时间。”我愣了一下,什么情况?让我这个小孩儿帮着大人们写稿件?但我马上想到了我的坚强后盾 – 我家院儿里有优秀教师,有精通诗词歌赋及各派学说的大哥哥,还有企业厂长。尤其是前两位,我几乎天天都向他们请教问题。再说了,妈妈可能会早点儿下班回家了。想到这儿,我大方地点头同意了。

于是,妈妈对张阿姨说:“我闺女喜欢写写画画的,写完后就自己朗读,我听着还靠谱。不如让她试着帮帮我们?”周围阿姨们的目光,都齐刷刷地先看向我,然后又都看向了张阿姨。她思忖了一下,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吧,可以试试。”哇!突然柳岸花明又一村了!阿姨同意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我经常去妈妈的单位,了解要写的主题,收集实例。天天读书看报,字典不离手。我写的稿件肯定是难以入目,且幼稚靑涩的,但有了我的草稿为基础,她们修改讨论的时间的确减少了许多。妈妈和阿姨们真的能早些回家了。我感受到付出和成功的巨大喜悦。

是慢声细语的妈妈四两拨千斤,化解了当日的矛盾,成全了我和大家的愿望,她还意外地给我带来了练习遣词造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那天回家后,妈妈还用朴实的语言分析了这次矛盾的产生及矛盾的转化过程。让我对如何化解矛盾,以及如何防止不必要的矛盾激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上初中以后,学校兴起了学哲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导致了我对矛盾论这一哲学范畴的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这些经历和之后的思考,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妈妈打断了我的回忆。她牵着我的手,对张阿姨说: “我女儿回国一次不容易,得赶紧去买菜做饭了,若耽搁久了,怕她还会去找你理论!”

“哈!哈!哈!” 背后传来了张阿姨那亲切柔和又极富感染力的笑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加拿大四季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