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激情绽放的季节

渥太华的四月,虽然大地在白雪皑皑的景致中悄然变绿,零下二度到九度的日常气温,人们依旧冬装在身。五月初,如果您将菜苗移植到户外的菜地,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将会被风刀霜剑收割。是春冻?是春寒?还不如说四月仍然在冬季中。

但是,户内小艺术家们的绘画创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每年一度的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八月份在多伦多举行。四月,我们便迈入万物复苏,活力四射,情绪高昂却又是严肃认真的创作时期。即使是深陷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时期,我们的艺术创作没有停步,继往开来。

一些谨小慎微的大人可能会觉得,小孩才学画几天,线都画不直,形也画不准,哪能就搞创作参加比赛了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国内的高校任教。绘画基本功教学与创作练习的安排,在低年级时,一定是前者比例大过后者。对仍然在打基础的学生,断然不敢提及创作。万一学生们画出一些四不像的东西,谁负责?当老师的倍感心理压力,不会贸然做出反常规的安排。

九十年代初,我游历欧美至今,目睹当地的学校教育。虽然在课堂里不进行绘画技巧的传授,可是,在全开纸上挥毫作画,尽情涂鸦,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便可以随心所欲。如果我让这些孩子接受一些绘画技巧的训练,他们是否就能够画出既有创意又有欣赏价值的如意作品来呢?

随便拿几幅学生的作品出来读读,了解一下,在渥太华长大的青少年儿童的思想和绘画创作的情怀,便可从冰山一角,看到他们是如何的普通,却又是如何的与众不同。

我们首先看看,二零一九年疫情前,艺术节规定的主题,用“花”来进行创作时的几幅作品作者的想法。

纵观花的世界,玫瑰多姿多彩,红似火,粉似霞,白得淡雅。牡丹花雍容富贵,桂花十里飘香,菊花傲然屹立,梅花有姿有态。桃花娇嫩欲滴,紫丁香如繁星点点。水仙花冰清玉洁,亭亭玉立,石榴花如团团火焰。

而同学们是如何用花来构思成为一幅作品的呢?

作品名称《她是我的花》,是六年级同学珍妮的绘画创作,她在作品简介中写到:“孩子是母亲的花,因为父母养育并帮助孩子长大,就像园丁种植和养育花朵一样。‘她是我的花’是一种生活哲学。如何将孩子们培养成美丽的花朵呢?如果养育不当,就会枯萎,如果护理不周,就会有病虫害。在我的作品中还隐藏着许多其它具有意义的细节。”

再看初中七年级学生莱斯利的作品《交织》,其创作思想是:“只要你的心脏跳动,你就活着。一个人的心在某些方面代表着他们的幸福,因为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每一个部分都会发生变化,包括你的内心。在我的绘画中,我用人的心脏来代表一个人的生命,从动脉和静脉中绽放出来的花朵是我们年轻的象征。它们美丽而多彩,展现了我们生活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青春。只要你的心脏跳动,你就会活着,但只要花朵绽放并在其中茁壮成长,你的身体也会蓬勃发展。”

《一朵花的含义》是高中同学王玛丽的作品。她认为:“给予、接受和放置鲜花,都可以有各种含义:消极或者积极,快乐或者悲伤。一朵花可以表达千言万语。”

再看二零二零年的四月,当《第十八届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的创作正在进行,新冠疫情忽然从天而降,我们从线上教学转移到云端课程,小艺术家们不屈不挠,突破困难继续准备作品参加艺术节。当年的创作主题是“乡陌”,看看同学们又是如何思考的?

“乡陌”即乡路。在这条乡路上,记录着我们一次难忘的郊游,记录着我们一段求学的经历,记录着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在大自然里的探望,记录着父辈们建设家园的春满人间,记录着前途似锦对未来道路的畅想,记录着国际友谊世世代代相传多彩的秋色。小艺术家们有着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当年还是初中生的杨可猷在她的作品介绍中写道:在我的作品《映像》中,我对乡陌之路所通往的家国记忆进行了抽象与具象的表现。何人之忆?何人之家?大约在120年前,数百位加拿大医生护士前仆后继,穿越怒海,来到中国,其中便有来自安大略省雅典市的传奇女医生郝德尔(Leonora Howard King)。他们二十多岁离开加拿大,有的在抵达中国后不足一年,就被疾病、营养不良、暴乱和偏见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而幸存者在各地营缮“施医院”,为平民大众免费诊疗,数十年如一日,乃至最终长眠于中国,成功地为中国建立现代西医体系建立了基础。他们当年足迹的分布地,其一在我母亲的家乡四川,其二在我父亲的家乡河南。如同拼出圆的另一半,我的家庭发端于中国,如今定居在加拿大。心系这片爱与善的土地,身在枫叶之国的我想象着,这些加拿大先驱在中国思念故乡时脑海出现的画面。也许正是我的画作映射之像。

二零二一年艺术节的创作主题是“集市”。此时,新冠疫情在全球出现历时整整一年,初中生赵安娜贝拉在她的作品《老城魁北克》里,客观地、记实地、严肃地表达了她的思想。昔日繁华、人声鼎沸、游客如织的旅游胜地魁北克老城,现如今,因为控制疫情的传播执行政府的宵禁令,商铺关门,集市万籁俱寂,空无一人的场景。祷告疫情尽快过去,集市恢复生机。

看到以上的作品介绍,结果是否出乎大家的预料?我们是否低估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是否想象不到在青少年稚嫩的心灵里,装载着多么宽阔的世界?

他们突破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花的认识、理解和欣赏。从人性、情亲的角度;从快乐、伤感的角度;从人体旺盛、衰竭的角度,来表现和绘画出常人眼中美丽的花朵。他们从历史的角度、从爱和善的角度来描绘乡路。他们从现实的角度来记录疫情的情景。

九年前,艺术节暨国际儿童艺术交流展在北京举行。主题是:“舞动绿色,畅想未来”。在百多幅绘画、书法作品里,包括了我们学生创作的无一雷同的二十九幅绘画作品。主办方负责人来函告知:“你们的作品在中国非常受欢迎。”

各路官方媒体报道了展览消息,撰文《“中加儿童艺术展”助提艺教文化内涵》。

陶行知教育基金微梦基金的秘书长在展览开幕式上说道:“在中国,寄希望于艺术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因此改变的人却寥寥。因为,我们的艺术偏重素质传授,忽视了保护儿童天马行空的艺术天性。艺术需要天赋和激情,公益需要爱心和热忱…… ”

弹指一挥间,九年过去了,各地的美术教育长足进步。二零一九年艺术节收到了超过千幅绘画作品参赛。我们同学的表现仍然如同艺术节主席先生所言:“你们的成绩这么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这与同学们的努力和家长们的支持紧密相连。

事实证明,在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中同时进行绘画创作,在创作中学习绘画,在绘画中锻炼创意,是行之有效的。

今年艺术节的绘画创作,小艺术家们正在摩拳擦掌地做热身准备,无论作者绘画的资历深浅,都可以享受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四月,是耕耘的季节、是创作的季节、是激情绽放的季节。我满怀喜悦地准备器皿,来装载存放八月份的瓜熟蒂落。

《映像》作者:杨可猷(Corrin Yang)13岁,《第十八届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铜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加拿大四季诗社